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無人配送奇點已至?九識、白犀牛、新石器等巨頭競爭單車成本“臨界點”

來源:芯流汽車 作者:梁紅 2025-01-16 14:28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2024年,高階智駕在中國迅速迭代,政策頻頻發力,各個市場都大有AI改變世界之感,無人配送愈發成為一件能夠講得通的商業故事。


但古往今來,大凡涉及到“無人”概念,往往都不是一件好做的生意,紛繁復雜的技術鋪墊到最后只會歸為一條簡明扼要的邏輯:同樣的工作,成本能不能做到比人工更低。這一點,是所有無人配送企業的生死門。


1737007271610174.png


▍無人配送市場東風已至


2024年,國家各部委聯合發文鼓勵無人物流車發展,政策對于行業發展態度積極。


11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推廣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無人倉以及無人裝卸等技術裝備,加強倉配運智能一體化、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創新規模化應用場景。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在具體政策落實層面,各城市則會根據自身智慧物流發展戰略規劃推出適用于其發展階段的政策。


當前武漢、無錫、合肥、杭州等城市在無人物流配送方面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積極態勢。


另一邊,市場對于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仍有需求,深度融合當下爆火的AI能力成了行業共識。


此外,招工難也是無人配送客戶市場的一大痛點。


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快遞員招聘很困難,現在很多快遞員年齡偏大,而年輕人不愿從事此類辛苦工作,需求高峰月份行業招聘更難。


招工難之后,培訓又成為一大難題,物流行業需要關注產品安全性,還要經過信息錄入、派件等一系列操作流程,這意味著,行業人員的高流動性將帶來極大的管理成本。


24小時不間斷工作能夠極大縮短物流企業的服務時間間隔,進而持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帶來極大的市場價值。


基于此,無人配送因其能緩解市場痛點,贏得物流企業的青睞。


▍能否落地,關鍵看單車成本


與礦區、港口等L4無人駕駛賽道不同,在無人配送市場,終端的快遞網點話語權更強,各家想用無人配送車解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基于此,無人配送公司更多扮演賣車角色,或賺取無人駕駛軟件服務費,而不會直接變成物流公司。


因此,單車成本極為關鍵,若單車價格過高或產品質量不過關,對于客戶而言很難實現盈利。目前,得益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單車成本剛剛達到有人駕駛的成本臨界點。


無人駕駛技術對于企業成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對于城市配送來說,隨著單車無人駕駛性能的增強,配送效率提升有效為收入端加成;同時,單車在極強的性能之下,可有效降低因運營和維保團隊帶來的人力成本。


實際上,不論是無人配送還是港口、礦區的無人駕駛,關鍵都要回歸到能在無人介入的情況下連續、平穩運營一定的公里數與時長,并保障較高的硬件素質,以獲得更高的競爭力和性價比。


在無人配送收入定價設置層面,既涉及到選擇買斷還是按月租用付費等不同的定價模式,還涉及到在同樣的買斷或租用情況下的定價水平。


當下定價手段還沒有統一標準,但企業的定價策略受到市場競爭影響,差別不大。


目前,城市配送賽道中九識、白犀牛、新石器、菜鳥等都已入局,表現稍優的九識一家就賣了幾千臺。


這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技術過硬,另一方面也與其較為激進的價格策略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九識單車定價較低,后續通過按年收取自動駕駛的服務費來獲得盈利,對客戶企業而言,這降低了前期的進入成本,市場接受程度相對更高。


而白犀牛在內的第三方初創企業,往往因其中立的立場發展更具獨立性。不卷入產品方的斗爭,才能更好專注于無人配送市場。


基于此,未來無人配送的市場發展趨勢一定是去小型化定制車型,利用大型車輛降低成本,與現有成熟產業鏈相結合、朝著車規方向發展;隨著行業規模的上升,車輛成本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在無人配送車量產后或可實現萬元級別降本。


任何一個在科技層面的新興領域,技術問題總是與安全問題總是相伴而生。對于L4無人駕駛產品而言,這一平地上起高樓的業務,需要通過早期功能驗證,解決安全性的問題。


當前,雖然無人駕駛技術在應用中沒有人類司機的靈活性更強,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安全性層面有充足的保障,主動碰撞事故鮮有發生。


如白犀牛這一企業,致力于公開道路的物流業務,將研發重點放在了提升無人配送的智能水平提升上。


就公司所處的商超末端配送而言,配送單次裝載量不大,但頻率很高。這要求企業在客戶下單后一小時內完成揀貨、運輸、送貨上樓等所有環節,對車的高頻跑車穩定性、速度、人車交互流暢性等都有很高要求。


因此,公司一方面,通過更多地累積數據,學習人類司機的行駛行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無人駕駛靈活性;另一方面,通過擴大車輛規模與產品覆蓋面進一步解決長尾問題,結合場景進行自動駕駛策略的開發與學習。


同時,相關企業通過在后臺設置監控辦公室對車輛進行監控,同時在部分長尾場景中通過遠程接入彌補長尾場景中,無人駕駛智能化的不足。


因此,從長遠來看,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自動駕駛整體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或可達到比人類司機更高的水平。


當前,同城物流領域,僅輕型商用貨車(不含重卡和三輪車)市場保有量達1000多萬臺,因此無人配送市場仍處于爆發初期,市場滲透率仍較低,相關企業在過去幾年主要集中在組建團隊、完善產品、技術迭代領域深耕。


最早一批使用無人車的公司主要為創新類科技型企業與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的加盟商,近年來,快遞行業中不少頭部公司初步嘗試使用無人車,并且嘗試將無人車和部分業務流程相匹配。


當前,無人貨車領域作為行業內的創新領域,在應用中涉及到場景方內部流程的再造或調整,需要產業鏈內部企業的各方合作,進而聚焦于運輸環節,產品、流程、系統的專業化發展。


當前市場需求側呈現上升和放量,供給側在產品和流程層面持續改進,如白犀牛等業內企業已在客戶群體中形成正向口碑,甚至實現復購。


業內人士預計,2024年無人配送市場處于逐步放量過程中,而2025年的無人配送市場會實現10倍的規模增長,在未來的三年迎來行業爆發期。


▍分工與擴張同時存在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無人配送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建議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無人配送市場規模約為65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70億元。


百億市場規模的誘惑之下,各企業在細分領域加足馬力。


如新能源汽車輔助駕駛一樣,無人配送產業鏈的“自研風”和“分工模式”都同樣盛行。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上游主要為零部件供應商,包括傳感器、AI 芯片、線控底盤、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中游主要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互聯網巨頭和創業公司;下游主要為配送需求方,涵蓋電商、商超、快遞、外賣等領域。


無人配送車作為車的核心本質意味著,產品質量尤為重要,制造環節就擺在了重要位置上。


基于此,這一市場甚至比乘用車駕駛更需要零部件供應商的配合共榮。以易咖智車為例,其本身提供三類核心底盤系統零部件。


其一,執行核心功能的,如底盤域控等。


其二,市面上不存在,需要設計的,如小車輪胎尺寸只有12寸,但市面上能裝下卡鉗的車輪胎間距都在14寸以上,這部分無人配送低速車的裝備就只能重新設計,且滿足更多功能。


其三,特定供應生態的定制化零部件。


對線控制動、線控轉向這些通用化程度比較高的零部件,易咖會自己進行產品的系統需求定義并由零部件供應商生產,不僅僅做線控底盤的集成商。


由于無人小車的應用場景特別碎片化,產品功能版本極多,迭代需求不一,因此易咖智車本身就需要掌握部分軟硬件能力。


另一邊,易咖還與文遠知行等合作,后者專注于自駕算法的開發,如感知、決策等部分。


基于此,易咖實際與產業鏈企業共同構建無人配送車的整體解決方案。這種合作模式類似于傳統汽車行業中Tier 1供應商與主機廠的合作關系,但更加注重技術和服務的整合。


如此分工模式下,易咖內部團隊一般組成,其一,傳統汽車相關,車身設計、底盤團隊;其二,線控及車輛執行算法團隊,負責底盤的EE架構、控制算法等工作;其三,互聯網出身,負責包括智駕方案在內的部分客戶對接以及市場產品類的工作。


部分有能力的客戶自然需要最大程度保障產品的使用壽命、質量以及控制成本,自研、投資的想法順理成章。


但同時,在新興市場分工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各企業的野心也尤為明顯,當前如九識等配車也在芯片等產業鏈上游領域進行探索。


從當前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仍是由三通一達掌握配送車的使用權。而順豐屬于直營企業,相較于三通一大在市場中有大量的加盟企業而言,具有極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更有可能實現業務的閉環。


值得關注的是,順豐也投資了一些無人配送科創公司,在物流企業中處于新技術方法的先行者,創新邁步早、腳步大,是相關科創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需求前的蓄力,最終看“硬實力”


目前市場上的幾家新勢力中,九識、白犀牛、新石器等基本都已經通過了早期功能驗證,解決了安全性的問題。


白犀牛在無人配送貨車方面發力明顯。無人貨車作為無人駕駛和貨車的結合,同時需要AI+車的兩大能力,目前該賽道主要分為兩類玩家。一類是如白犀牛等創始團隊基因偏向技術的AI驅動型企業;另一類是毫末等車企背景從車出發做產品的企業。


就公司所處的商超末端配送而言,配送單次裝載量不大,但頻率很高。這要求企業在客戶下單后一小時內完成揀貨、運輸、送貨上樓等所有環節,對車的高頻跑車穩定性、速度、人車交互流暢性等都有很高要求。


基于此,對白犀牛這類企業積累數據,學習人類司機行駛行為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隨著車輛規模擴大,長尾問題十分考驗廠商能否結合場景進行自動駕駛策略的開發與學習。


九識則在2024年年中就把價格打到了3.98萬起,這意味著不到4萬元就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能送快遞、生鮮和外賣。


據公開資料,發布會當天,九識智能商城就完成了5290臺無人車線上訂購,刷新了九識智能日銷售量的最高紀錄,也打破了全球無人車日銷量最高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九識創始人孔旗2018年底已是百度技術委員會委員,后加入京東重構了無人配送車全新L4級自動駕駛技術框架,具有無人配送市場的資深履歷。目前,九識也是市場相對賣的數量較多的廠商。


新石器則已與多家頭部快遞物流公司完成技術和商業效率驗證,并累計交付部署無人車超 2000臺。


技術上,新石器無人車也率先實現BEV算法上車,搭載12個高清攝像頭及2個激光雷達的傳感器方案,具備360度環視120米感知能力,能夠清晰識別紅綠燈、車道線、障礙物等。

就商業模式而言,各家基本走過了無人配送的0-1階段,而頗為有趣的是,這個市場的1-10可能比此前更加艱難。


由于有單車成本這一評判標準,最終能存活并且持續發展的公司,一定是能夠把AI和車兩方面的能力深度融合的廠商。


生死門前,眾生平等,先靠低價模式打入市場進而反哺技術進展,還是錨定技術研發最終實現成本躍遷,或許是各家現階段需要考慮的戰略藝術。


▍寫在最后


當然,在市場爆發初期,完全依靠自身單打獨斗并不現實,在輕型商用貨車的市場存量仍占據重要份額的現實之下,過早的內卷化只會彼此消磨,當前的目標是共同將行業做大。成本紅線之前,無人配送企業需要長線機會,也需要短線戰略。需求奇點已至,但合縱連橫也同樣重要。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