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采買年貨的人日漸增多,快遞小哥們也愈發忙碌。
快遞公司卷向春節
近日,北京商報透露,受電商促銷活動影響,部分網點年貨快遞業務量顯著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30%,訂單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和食品領域。同時,景區特產的寄遞業務也迎來高峰。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自1月14日春運開啟,年貨寄遞需求一路走高。特色產品以及節慶相關物品的寄遞需求極為旺盛,尤其牛羊肉、海鮮、水果等生鮮產品的寄遞量大幅增長。
1月14日—16日,也就是春運開頭那三天,全國平均每日的快遞業務量超過6.7億件,與 2024 年同期相比,增長率超過29%。
不難看出,春節的臨近正極大地激發著人們的購物熱情,快遞公司已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態。
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心中。每至春節前夕,提前采辦好年貨等待過年,是大部分國人的習慣。
也是如此,每年春運開啟之后,年貨寄遞需求便會持續走高。
而到了春節期間,該買的年貨早已買好,消費需求漸趨平穩,快遞寄遞需求也會隨之下降。
但即便如此,春節期間快遞公司依舊嚴陣以待。
日前,順豐、京東物流等公司已明確表示,春節期間快遞不停運,將全力保障寄遞需求。
順豐方面表示,今年春節期間會一如既往地堅守服務承諾,全力保障假期快件的收寄和派送需求。
不過,鑒于節日期間資源調配存在一定限制,再加上可能出現極端天氣等多種因素,用戶快件的時效或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為此,順豐提前制定了相應預案,并且會對快件和資源進行靈活調度與合理匹配。同時,順豐還將對部分服務收費標準進行動態調整,具體內容如下:
圖源:順豐速運
2025年1月1日-2025年1月27日,順豐將針對順豐卡航、重量達 20 千克及以上的順豐標快、填艙大件、重量達20千克及以上的順豐干配等產品,收取每千克 0.1-1.2 元的資源調節費。
在2025年1月28日至 2025年2月4日的春節假期時段,順豐將對各項寄遞服務加收資源調節費。
而對于部分與之長期保持深度合作的月結客戶,順豐會給予優惠政策或減免此項費用;黑鉆順豐會員則可享受免收資源調節費的福利。
中通快遞方面,今年再度推出“春節不打烊”服務,春節假期期間快遞物流保持正常運轉。1月28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至2月4日(農歷正月初七),部分網點安排人員值班,受此影響快件時效會有所延遲。
另一邊,京東物流宣告將連續第13年踐行“春節也送貨”的服務承諾。無論身處全國范圍還是全球多地,消費者哪怕在大年初一,也能照常下單并收貨。
至于申通快遞和德邦快遞在春節期間同樣保障寄遞服務不間斷。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申通快遞在春節期間特別為烏魯木齊、拉薩等23座城市的核心區域提供集運服務,助力邊遠地區消費者購置到物美價廉的年貨。
而德邦快遞為全力保障消費者在“年貨節”及“春節”期間的寄遞服務需求,會對服務收費進行動態調整。
圖源:德邦快遞
除了上述快遞公司,菜鳥速遞在全國 158 個城市開展上門配送、攬收等服務。春節期間,留守值班的快遞員攬派收入可達平日的三倍。
同時,菜鳥速遞著重保障民生類物資的寄遞。目前,天貓超市、阿里健康以及部分頭部保暖鞋服企業,都已加入菜鳥速遞的春節服務體系。
不僅如此,在100多個城市,用戶春節期間的退換貨均可享受菜鳥速遞的上門攬收服務。
可以看到,各快遞公司紛紛摩拳擦掌,爭分奪秒優化配送流程、調配人力物力,全力提升服務時效和質量,在競爭中火力全開。
一場春節期間的物流服務之戰,一觸即發。
快遞大戰打響,得服務者得天下
需要注意的是,快遞企業的內卷,并非近期才出現。
回溯近兩三年,快遞行業的競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起初,競爭主要集中在商家端,各企業紛紛打起價格戰,試圖通過壓低價格來吸引更多商家合作,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自 2018 年起,快遞行業的價格戰便此起彼伏,幾乎從未消停。
2018年,一批在規模與效率上落后的快遞企業在價格戰中被淘汰出局;到了2020年,極兔在國內市場,掀起新一輪價格戰;直至2022年,監管部門介入,快遞價格戰才暫告一段落。
在這之后,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競爭的焦點逐漸從商家端轉移到了消費者端,行業競爭已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展開的服務質量比拼。
比如,順豐將 “同城半日達”升級為“跨城半日達”;中通將原“中通標快”升級為 “中通好快”,原“中通特快”升級為“中通飛快”;菜鳥速遞在 2024 年畢業季,于全國近 600 所高校開通“畢業寄”服務……
圖源:中通
這一階段,快遞企業不再單純依靠低價策略,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務質量上。
它們不斷優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力求讓包裹更快地送達消費者手中;加強對快遞員的培訓,提升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確保消費者在寄收快遞過程中能獲得良好的體驗。
結合今年的“春節不打烊”活動來看,各大快遞企業似乎已徹底告別價格戰,全面開啟服務戰。
快遞行業迎來一場新風暴
話說回來,在這場無聲卻激烈的快遞“服務戰”中,各大公司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一方面,快遞行業業務量波動大,招聘與培訓合適的員工一直是難題。旺季時人手不足,臨時招聘的員工可能缺乏足夠培訓,影響服務質量;淡季則需控制人力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以人手短缺為例,在春節期間,即便提前儲備人力,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也是因此,圓通表示,今年春節假期將為快遞員提供額外派費補貼,按攬簽時間給予有償派費,還會根據網點類型,給服務保障靠前的網點、驛站3000元- 25000元激勵;中通則通過優化服務考核、發放派費補貼、設置獎勵政策、保障輪休等措施,在履行服務承諾的同時,保障春節在崗員工權益。
另一方面,運輸車輛、倉儲空間、快遞員等物流資源的調配,也是一個大問題。
每當業務高峰來臨,比如 “雙 11”“618” 這樣的電商大促,或是春節期間年貨集中運輸的時段,快遞企業往往需要大量的車輛,甚至要借助飛機來保障運輸的時效性,同時還得配備足夠寬敞的倉庫,用以容納海量的包裹。
然而,這種為應對高峰所做的資源準備,在業務量下滑時會帶來資源閑置的問題。大量的車輛只能停放在車場,倉庫也空空蕩蕩,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
此外,不同地區的業務量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現象。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密集城市的快遞業務量往往數倍于其他地區,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每天的快遞收發量極為龐大。而一些偏遠地區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業務量則相對較少。
這種不均衡的狀況,讓快遞企業很難在保證業務繁忙地區服務質量的同時,兼顧其他地區的正常運營。
一系列復雜狀況下, “三通一達”、京東物流、順豐、菜鳥等快遞行業 “主力軍”,想必無法再安于現狀,只能通過提升管理水平,創新運營策略,強化資源整合能力,來應對市場競爭。
展望整個2025,快遞行業的“內卷”程度恐怕會不斷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