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被傳再次加碼“餐飲外賣”!
“最快9分鐘” 、“抽傭或只有5%”、“還給騎手上社保”?
從2022年開始,作為“大廠”巨頭之一,京東對外賣領域一直躍躍欲試。
先是在鄭州試水,去年年底又在京東APP設置“秒送”單獨入口,上線咖啡、奶茶、快餐。
即時零售市場一直是香餑餑,而餐飲外賣在其中占比又較高,這惹得滴滴、抖音、順豐等眾多大佬入局搶食。
如今,餐飲外賣交易規模近萬億,但依舊處在兩家寡頭獨大的局面,京東的加碼是否會打破已有的局面?
而餐飲老板們期盼已久、遲遲未出現的“第三大外賣平臺”又真的是否會誕生?
京東加碼外賣,抽傭或只有5%
從去年年底開始,京東做外賣的消息被傳出,眾說紛紜。
而今年剛開年,京東似乎對餐飲外賣業務,再次加碼布局。
1、京東上線“秒送”外賣,包含快餐、咖啡茶飲、鹵味、正餐等
職餐記者打開北京地區的京東APP,發現主頁面多了一個入口,叫做“秒送”,還單獨設置了一個顯示欄。
而點開頁面,除了有涉及餐飲類的配送版塊,像是“咖啡奶茶”“外賣”等,還有果切、藥物、生鮮、急用數碼、浪漫鮮花、生活用品等。
目前的“外賣”版塊涉及的餐飲商家逐漸增多,從最開始的中西式快餐和鹵味為主,像是遇見小面、醉面、漢堡王、周黑鴨、絕味鴨脖、海底撈下飯火鍋菜等,最近又增加了云海肴等正餐品牌。
而咖啡奶茶版塊,與“外賣”版塊是“并立”的,擁有獨立入口,包括瑞幸咖啡、蜜雪冰城、庫迪咖啡、霸王茶姬、Tims天好咖啡、滬上阿姨等,以連鎖品牌為主。
從“秒送”界面年前、年后的變化來看,入駐餐飲商家還在持續更新增加中。
2、“最快9分鐘”,商家可自送,也可“達達秒送”
配送方面,京東秒送有“商家自送”和“達達秒送”兩種配送方式。
根據公開信息,達達秒送年活躍騎手數量近130萬。
而且主頁還打出了“最快9分鐘”送達的宣傳語。
目前配送費在2-5元左右(可能是春節期間普遍配送費較高),后期也許會調整。
為了保障配送時效,京東秒送推出“準時保”服務,針對超時訂單進行賠付。
3、外賣商品價格與其它平臺相差不大,增設了“加速省”優惠券包
而職餐記者對比幾大平臺外賣價格發現,京東秒送外賣整體上價格相差不大。
例如遇見小面同一家店,美團平臺上豌豆雜面+小吃套餐價格是35.9元,而京東秒送同款套餐價格在33.9元。
目前部分餐飲品牌會有“下單返2元餐飲團購券”的活動,顧客也可以購買“加速省”外賣券包進行疊加使用。
4、傭金政策或只有5%
據相關媒體透露,京東外賣將以5%的超低傭金吸引商家入駐。
這遠低于其它外賣平臺競爭對手的傭金比例。
雖然抽傭較低,但是目前初期運行階段,餐企還都在“觀望”中,入駐的餐飲品牌還相對較少。
而從部分已入駐商家的反饋來看,在京東秒送上接到的外賣單也相對較少。
京東的“秒送”外賣,能否攪動“雙雄”格局?
外賣江湖,一直是“雙雄”獨霸的局面。
雖然互聯網大佬們紛紛加入戰局,都曾想在餐飲外賣上分一杯羹,但都未“攪局”成功。
作為互聯網巨頭,又擁有著“達達”這樣的騎手配送優勢,京東的入局,讓很多人又燃起小火苗。
那它的加入,真的能打破已有的格局嗎?
1、三年前開始布局,“外賣”或只為京東“即時零售”的補充生態
這并不是京東首次試水外賣。
早在2022年,京東就被曝將入局外賣,在京東到家APP上線“餐飲美食”,首站選擇“鄭州”。(詳細可點擊職餐以往報道文章:京東試水做“餐飲外賣”,能否讓“雙雄”變“三國”?)
當時必勝客、肯德基、呷哺呷哺、海倫司、檸季、Costa、奈雪、味多美、瑞幸等餐飲大牌紛紛入駐。
但當時并未實現“及時送”外賣,還只是出售打折餐飲“電子券”,需到店堂食。
后續京東外賣也并未正式上線,盡管此前京東已為外賣業務搭建了即時配送隊伍。
而從去年年底以來,京東開始低調運行“秒送”,先是以“輕食”“咖啡”等品類作為主打切入,后續又開始吸納更多品類商家入駐。
但從“秒送”的功能性來看,顧客需要首先進入“京東APP”主界面,然后再進入“秒送”二級界面,最后進入咖啡輕食、外賣的“三級界面”。
它并不是作為一個“主攻”業態在做,而更像是京東在“即時零售”上的生態擴容,讓顧客進入端口以后,選擇配送的東西更多,服務更多。
其醉翁之意是“即時零售”市場,并非單純的餐飲“外賣市場”。
2、外賣平臺已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很難有機會分一杯羹
據相關數據預測,2025年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17469億元。
然而,雖然規模有所增大,但是給新創建餐飲外賣平臺的機會卻并不多。
因為外賣平臺已經進入了“精細化運營”階段,不再是剛開始創立時期的“草莽階段”,擁有著眾多的機會和可能性,成熟的外賣平臺早已經跑出百米、千米遠,甚至都要站上“領獎臺”,這個時候即使有再大的優勢也很難跑贏。
“存量市場”博弈,精細化運營就意味著背后要依托巨大的“成本”加持,運力、運營、模式打磨,蛋糕好吃,但是能吃到蛋糕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近兩年蠢蠢欲動想要搶食的大佬不在少數,比如滴滴外賣、抖音“心動外賣”、順豐切入團餐外賣,但都是“蚍蜉撼大樹”,很難坐上第三把交椅。
而像京東此次入局也是同樣,雖然主打“最快9分鐘”,但是職餐記者觀察到,很多餐飲品牌的配送時效都要在20-30分鐘左右。
雖然擁有達達配送體系,但是對應的是餐廳的出餐效率,不可能實現零售端的“快到以分鐘”計算的配送。
再來看我們上面提到的,“外賣”“咖啡奶茶”等都處于三級界面,如今成熟的外賣平臺主界面非常豐富,顧客點進一級界面就有很多選擇。
京東秒送很難培養用戶點入“三級頁面”去點外賣,除非豐富度比美團、餓了么還要高,價格還要便宜。
但實際是價格相差不大,品牌商家反倒沒有已有外賣平臺多。
面對餐飲外賣存量市場,增量基本已經沒有了,也必然不會再出現通過價格戰,瘋狂補貼吸引流量,降低傭金吸引商家,通過獎勵吸引騎手的時代。
職業餐飲網總結:
從餐飲老板視角來看,大家都期待外賣平臺有“新人”加入,攪動如今“雙雄”爭霸的格局。
而無論是京東,還是抖音、順豐、滴滴等巨頭入局,都給了外賣商家一個新選擇,一個新機會,畢竟多一個平臺,就多一個渠道。
但縱觀外賣的發展曲線,從出現到現在,似乎已經走完了一個完整的蛻變成熟期,很難再有第三者能夠憑借“燒錢補貼”或者新的窗口期加入戰斗。
而這也意味著,即使有新的大佬跨界入局,餐廳在外賣端的紅利也很難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