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連續11年居于全球首位,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占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三分之一,誕生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電商平臺企業,也推動了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
但是,拆開快遞一時爽,包裝廢棄物卻大幅增加,消納它們對于大自然多少有些費事。
環保機構“擺脫塑縛”最新發布的《中國電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評價報告》(下稱《報告》)對6家快遞企業、8家電商進行了評價,成績有好有差。《報告》認為:
在6家快遞企業中,順豐以各維度相對較優的表現得分超越同業,得分76.5分(滿分100 分)位居首位。排名中部的企業為極兔速遞、中通快遞和申通快遞,得分在35-40分之間。韻達速遞和圓通速遞以32分和24分排名墊底。
在8家電商平臺中,京東、阿里巴巴和唯品會分別以70分(滿分120分)、53.5分和49分位列第一梯隊。網易嚴選、蘇寧易購屬于第二梯隊,得分分別為12分和10.5分,顯然與第一梯隊存在差距。拼多多、抖音電商和快手電商未將包裝議題納入可持續發展議題,得分幾乎為零。
既有京東這樣的優等生,也有抖音、快手這樣的零分得主。有意思的是,差生的環境績效與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存在差距斷崖。
快遞行業整體表現不佳
電商快遞包裝綠色化轉型主要涉及四類企業主題,分別是電商平臺、快遞企業、大型品牌商、小型商戶。“其中,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由于數量相對集中,承擔更核心的作用。”擺脫塑縛快遞減塑項目經理陳艾佳說。
先聊聊快遞企業。
一直以來,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ESG指數機構的排位普遍不佳。《報告》所評價的6家企業,也全部被晨星所收錄。在378家物流企業的最新成績中,只有順豐排在第78名,其余5家均排在100名之后,尤其是韻達和申通,更是排在了300名以后——這與《報告》的評價有相似之處,順豐以各維度相對較優的表現得分領先于同行。
很多快遞企業對環境議題的關注不夠。從ESG信息的披露情況看,三通一達的2023年度ESG報告有些潦草,在篇幅均不足百頁的情況下,E項專題的篇幅占比更是最小。其中,圓通速遞ESG報告的“環境篇”只有6頁,占比不足10%。
然而,E項本應是快遞行業的高相關度議題,從指數機構的評分權重看——以妙盈為例——E項的打分權重也最大,占比39.42%,高于S項的34.62%和G項的25.96%。
具體到包裝綠色化轉型方面,陳艾佳說:“快遞企業之間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比如極兔、中通、申通在綠色化行動上雖有一定投入,但多數仍處于研發或試點階段,韻達和圓通則在多個維度落后;目前只有順豐和中通設定了企業減碳目標;在供應鏈綠色采購方面,各快遞企業的推進也相對較慢,僅極兔速遞披露了綠色認證供應商比例。”
差距背后是研發投入的分野。例如,順豐每年投入數億元用于包裝減量技術,如薄型文件袋減少40%塑料用量,而有些企業雖計劃2024年試點循環文件袋,但實際進展緩慢。
企業的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是缺少信息披露。
例如,《報告》在談及企業是否“設定快遞包裝綠色化轉型目標”時,6家企業中僅有順豐披露了有效信息——2030年前,力爭100%標準膠帶全部切換成再生膠帶;提出了集團2030年碳目標,即每件快件包裹的碳足跡相較于2021年降低70%,其中可持續包裝創新是實現碳目標的關鍵路徑之一。
有些企業還可能出現管理水平較低、言行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依據企業快遞包裝操作規范,對一線員工進行崗位培訓”方面,極兔和申通“未見有效信息”,但有些公布了信息的企業,其措施也未必能夠落到實處。例如暴力分揀,既與消費者權益很貼近,也與包裝綠色轉型相關。
暴力分揀有可能損傷物品,自然不受消費者待見。但廣東快遞包裝聯盟負責人駱天生還指出,為了盡量避免損傷物品,就會“增加二次包裝需求,進一步加劇過度包裝的問題。暴力分揀現象,和快遞公司管理不善、員工職業素養不足、分揀設備落后等因素是有關的”。
然而,暴力分揀堪稱快遞行業頑疾,盡管屢屢被相關部門處罰,但有些企業從未誠心改過。
快遞暴力分揀現象層出不窮。(圖片:AI 生成)
2020年4月9日,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參加電視臺節目《問政山東》時,面對暴力分揀現象,局長杜繼濤稱:“很氣憤、很痛心、很慚愧不安。”4月10日,被曝光的韻達快遞濟南大學站點被處罰。
但就在韻達被處罰的當天,中通快遞天橋三部的快遞員仍在拋扔快遞。翌日,當媒體記者再次來到該站點,又觀察到有一半的快遞仍是以拋扔方式被歸類。此外,中通快遞槐蔭九部的工作人員也被發現拋扔,媒體描述,“在一段不到30秒的視頻中,有4個快件被工作人員扔出超過1米遠”。
哪怕四年后,這樣的現象也層出不窮。例如2024年8月26日,湖北恩施郵政管理局針對部分工作人員在分揀快件時存在拋扔快件等野蠻操作行為,向恩施天翔中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
也就是說,頂風作案、認罰但不改過,對于中通這樣的企業,幾乎是家常便飯——在接受了行政處罰的情況下尚且如此,那么在企業宣傳和ESG報告中所做的描述或承諾,其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個別電商只顧賺錢
快遞包裝的綠色化轉型不能僅僅依賴快遞行業本身,電商平臺企業的責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國家發改委在2023年年底發布的《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中強調了電商平臺在資源整合和治理方面的優勢,并明確指出,電商平臺要在電商快遞包裝綠色化轉型的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事實上,處于供應鏈連接樞紐的電商平臺,可以通過規則制定、激勵機制推動鏈上企業落實包裝減量化和綠色化。例如,減少與環境績效較差的快遞企業合作,倒逼快遞企業優化其環境表現。
陳艾佳介紹:“電商平臺在綠色化行動和信息披露上差異比較顯著。”這從8家被《報告》評價的電商平臺成績分布可以看出來:第一梯隊的京東以70分的成績問鼎,第二梯隊的成績迅速降低到12分以下,第三梯隊中的抖音和快手更是直接得了零分。
《報告》的評價標準共分“信息披露與溝通”等五個維度,京東除在“回收利用與處置”方面遜于阿里巴巴和唯品會,“包裝減量化、無害化”遜于阿里巴巴,其他維度均處于領先地位。
第二、三梯隊的5家企業,在“信息披露與溝通”維度的表現均為零分,這是他們顯著落后于第一梯隊企業的重要原因。透明度和持續改進是企業在ESG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也體現出信息披露與企業表現的強相關性。
具體一點看“信息披露與溝通”。阿里巴巴、京東和唯品會均持續在其ESG報告中披露包裝相關的可持續信息。其中,唯品會還披露了三年可比的包裝材料數據,包括紙類、塑料類以及回收成分等具體信息。
在消費者溝通方面,阿里巴巴菜鳥和京東物流有意識地通過宣傳活動和激勵措施推動消費者參與回收。其中,京東物流進一步探索了綠色激勵機制,聯合品牌商投入綠色專項補貼,并通過建立消費者個人碳賬戶等方式,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可循環包裝的使用。
但有時候,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可能存在爭議。
很少有人質疑,公眾公司有義務披露財報。然而像抖音電商這樣的非公眾公司,是否也有義務披露ESG信息呢?
公眾公司被要求披露財務信息的依據是,企業必須對分散的出資股東負責,前提是產權明晰。但生態環境的公共屬性,決定了產權的不明晰,亦可理解為,每個公民都可以是環境資源的股東。
因此,類似抖音電商這種對環境會產生明顯影響的企業,也應有責任向公眾——即環境資源的股東——披露環境信息,因為塑料包裝、含有重金屬的廢棄物,其污染的不是抖音獨占的自然環境,而是全體公民的自然環境。
然而翻閱抖音的2023年社會責任報告,只字不提“包裝綠色化”,根本未將這一議題納入到企業環境責任的考慮范圍之內,反而是環保公益活動占有一席之地。這種務虛而不務實的編纂手法,使得這份報告既不ESG也不CSR,而是更像企業宣傳冊。
抖音、快手、拼多多之所以落入第三梯隊,便與他們在信披中未將“包裝綠色化”納入環境責任議題有關,這是他們與第一、二梯隊企業最顯著的區別,也是《報告》無從給他們打分作出評價的原因。當然,相比抖音、快手,拼多多因為在“目標與治理”維度上的披露獲得3.5分,幸運地避開了零分的尷尬。
但拼多多也值得玩味,在發布了2020年度ESG報告后,此后就再未發布相關報告。其在MSCI的ESG評級一直在開倒車,從2019年的BBB,一路下滑到如今的CCC,至少落后于98%的同行企業。此外,拼多多的中文官網沒有可持續發展相關欄目,其英文官網上則設有獨立的“社會責任”欄目,可見企業在信息公開方面的中外有別。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ESG被視為長期投資,往往是財務表現良好的企業更有實力加大投入,從而獲得更好的ESG績效。
然而這一點并未完全體現在電商包裝綠色轉型方面——成績落后的抖音電商正如日中天,拼多多市值曾一度超越阿里巴巴,遠超京東。光鮮亮麗的電商巨頭當下只顧著增長與賺錢,卻毫不在意ESG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