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巖至今忘不了第一次來拉薩的高原反應——頭痛欲裂、鼻血直流,爬一層樓要喘上十分鐘。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盯著手機里老家甘肅慶陽的照片看很久,恨不得立刻買票回去。
但誰也想不到,這個被高原“毒打”的西北漢子,竟在拉薩一扎就是十三年,從之前20平方米的小網點負責人,成長為圓通拉薩分公司的運營骨干,更見證了西藏快遞業從“毛細血管”到“動脈網絡”的蛻變。
2013年的拉薩,快遞業在這里還像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跌跌撞撞,也沒有太多人關注到。那時候的賀海巖,在親戚和朋友的介紹下,決定和妻子勇敢嘗試一把,從老家來到這里成立了圓通拉薩雪新村網點。
20平方米的小門面,當時還全靠人工分揀、人工翻面單,再加上高原缺氧讓賀海巖的工作如同負重賽跑:搬貨時經常眼前發黑,送貨途中經常停車嘔吐,夜里睡覺總被頭疼驚醒。妻子心疼得直抹淚,賀海巖卻咬牙買了本藏語手冊,決定開始學習當地人的語言?!爱斘夷苈牰數厝藢ξ艺f‘突及其’(藏語‘謝謝’的意思)時,我就覺得吃的苦還是值得了?!?/p>
這份近乎執拗的堅持,最終讓何海巖在高原扎下了根。2018年,妻子回老家照顧出生不久的孩子,基于對業務的熟悉和長遠的考慮,賀海巖決定到圓通拉薩分公司負責營運和操作事項的工作。“當年,在西藏的親戚也回老家了,這邊就剩我一個了,但我發現我已經習慣了這邊,已經離不開拉薩、離不開圓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我覺得這個工作很有干頭。慢慢地,家人開始理解并支持我?!?/p>
在拉薩分公司,同事們都形容賀海巖“像牦牛一樣能‘扛’”——這個“扛”,不僅是指體力上的能“吃苦耐勞”:凌晨五點接貨、冒雪翻越海拔5000米的雪山送貨、在零下20℃的寒冬里檢修傳送帶,更是心理上的強大,“樂觀、上進”是身邊人對他的一貫評價。
十三年間,他先后榮獲分公司優秀員工、先進個人等榮譽十余次,把圓通的工服穿成了“第二層皮膚”。
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得知消息后,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賀海巖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纓,馬不停蹄地幫著籌措物資,馳援災區。駕駛10多個小時后,他將圓通調撥與采購的首批救援物資第一時間運抵災區。
“物資抵達的那一刻,我對我們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賀海巖說,“我覺得快遞實在太重要了,特別在像西藏這樣的偏遠地區,一旦發生災情,最需要支援之一的就是‘快遞’。”
這些年,西藏的快遞業發展也很迅猛。在賀海巖的印象中,為了跟上行業快速發展的步伐,拉薩分公司接連搬了好幾次家,不斷擴容場地、升級自動化設備、夯實基礎設施。
最讓賀海巖自豪的是,拉薩分公司從最初只能將包裹送達至市區,到后面逐漸覆蓋到縣城,如今已能抵達珠峰腳下的村落,網絡覆蓋全拉薩的鄉鎮及行政村。
眼下,在拉薩分公司的操作場地內,賀海巖正熟練地分揀著“高原特色件”:清晨收來的新鮮牦牛肉要趕午間航班,藏紅花和蟲草需特別加固包裝……“拉薩分公司出港主要有牦牛肉干、藏紅花、蟲草、松茸等很多本地特產以及西藏特色服飾,旺季一天能有3000件左右。”賀海巖介紹,通過圓通“航空件”助力,時效一般在3天左右,給不少西藏本地的商家客戶帶來了便利。
“我其實說不上來為什么能呆在這里這么久,為什么能做快遞做這么久,但看著從內地寄來的浙江工廠的羊毛衫,北京孩子給阿里支教老師寄來的維生素,我想沒有快遞,西藏就真是‘離天空最近,離人間最遠’了。我想可能這就是我的原因,我對這里已經有很深的感情了。”
夜幕降臨,賀海巖檢查完最后一車發往成都中心的包裹,手機突然響起——是在老家的妻兒給他打的的視頻電話。屏幕那頭,上初中的兒子舉著剛收到的包裹:“爸爸,你給我寄的禮物到啦!”賀海巖此刻的笑就像西藏高原的陽光一樣純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