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事先沒有預告,但事后萬眾矚目的座談會召開了。
本次會議傳遞的信號清晰可見,為國民經濟尋找新動能,離不開民營經濟。各行各業中,包括快遞行業在內,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期望所在。
國產AI大模型的高性能驚艷全球;機器人亮相春晚玩起了高難度轉手絹;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憑借過硬的質量和高性價比,逐漸贏得國際市場青睞……這個春天,新征程上的中國民營企業迎難而上,彰顯了韌性與生機。
至于快遞行業,民營快遞企業也早已成為行業主力軍,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90%。在對包裹次日達、當日達習以為常的當下,作為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國度,中國快遞無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上來講,都已經處在充分競爭層面。
座談會上,國家領導人激勵民營經濟“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坦誠說,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也確實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要看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黑馬插上人工智能翅膀
座談會現場,一眾商界大咖云集,其中馬云的動向最受關注。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開拓者,馬云創立的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的商業格局,推動了電商、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飛速發展。也正是在電商的帶動下,民營快遞經歷了黃金10年發展期。
億豹網發現,如果回望民營快遞企業30年發展,就可以發現,民營快遞“上戶口”的時間,也不過15年,也就是在2009年《郵政法》修訂通過后,民營快遞才擺脫“黑快遞”名聲。
好在民營快遞企業足夠爭氣,以順豐、三通一達為代表的草根創業者,靠自己撐起一片天,尤其是電商的蓬勃發展帶動快遞業務量激增,民營快遞通過加盟制為主的全國網絡,彌合了中國地區經濟的發展差距,為電商新業態提供基礎保障型的物流服務,并借此相繼登陸資本市場。
沉浮三十年,按照當前90%市場份額來計算,民營快遞已從“黑快遞”到“黑馬”,變為妥妥的行業主力軍。
以宇樹科技、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成為座談會上被討論最多的明星企業。座談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數智化轉型”為核心的新經濟路徑,這與快遞行業近年來的戰略選擇高度契合。
從傳統的人工搬運、配送和管理,到如今的無人倉庫、自動分揀、智能配送、無人車、無人機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在快遞業的廣泛應用,大大縮短了作業時間,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這些年,圍繞數智化升級,民營快遞投入真金白銀,各家都有推出數智化產品,依托大數據、AI算法、智能技術,從流程、管理、產業鏈等多維度重塑快遞運營,方才承接起如今每年超千億的業務量。
顛覆性創新中把握機會
億豹網了解到,座談會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近幾年來,快遞企業將國內成熟的電商快遞模式與海外市場需求結合,相繼開辟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海外市場,并積累了豐富的出海經驗。
伴隨跨境電商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以菜鳥、順豐、圓通、極兔為代表的快遞企業紛紛加入出海大軍,通過陸路、鐵路、航空貨運等形式將國貨和中國方案帶到世界各地,由點及面,不斷深入鏈接更多國家和地區。
另外,座談會倡導企業“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這一理念在快遞行業體現為末端服務與社會需求的深度融合。無論是下沉到社區的快遞驛站,還是為農產品上行保駕護航,都體現了無處不在的快遞服務。
當然,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確實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座談會上指出,要深刻把握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
放到快遞行業,加盟體制盡管壓低了成本,但舍棄了服務質量,喪失培植品牌的機遇。長期打價格戰,狠賺一波電商的紅利,卻沒能提早培養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和技術護城河。快遞企業面臨的進城難、用地難、盈利難等瓶頸仍未徹底解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順勢而為之外,快遞企業未來更多的是取之有道,堅守長期主義。
億豹網認為,從30年來快遞企業們不同的結局中,可以看到,企業不能只做時代發展的陪跑者、參與者,更要做時代的創新者、探索者。如果說快遞行業成熟期的競爭發展,還能總結出什么經驗教訓,或許就是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安全了。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釋放的政策信號與戰略導向,為快遞行業提供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藍圖。2025年,即將成為快遞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又一個分水嶺,快遞行業的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龍頭競爭轉向寡頭競爭的速度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