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同行稱為“運營鬼才”的90后,用自己的商業嗅覺和執行力,把末端門店變成了日均客流超500人的流量樞紐。此外,從2024年5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在其中3家兔喜生活鋪設無人快遞柜,省下了約15萬元的成本。
賀元博
賀元博的創業故事,藏著社區商業破局的三大核心密碼。
一、推陳出新:環島式購物路徑
賀元博加入中通已經5年了,他的轉型始于一次偶然機遇。2024年,當杭州某知名便利店品牌主動提出鋪貨合作時,他敏銳嗅到社區消費升級的商機:“居民取快遞時,往往有即時消費需求,這正是流量變現的黃金場景。”
他果斷將自己位于上海南翔地區的第一家兔喜門店改造成“前商后倉”模式——前場陳列著新鮮水果和日用品;后場是400+智能格口有序排列,包裹流轉效率提升3倍。
但是改造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為了平衡商品陳列與取件動線,他帶著團隊連續3周蹲守門店,記錄不同時段的客流走向,最終設計出“環島式購物路徑”,讓顧客取件時自然繞行貨架。
這種巧思讓開業當月營收突破2萬元,比傳統驛站翻了3倍,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二、復制密碼:標準化運營邏輯
賀元博的商業智慧,在于將單點成功轉化為可復制的標準化模式。
除了“前商后倉”,他推出“上倉下店”模式:后場統一配置智能格口,前場由品牌直供商品,從選品、陳列到供應鏈管理均由合作方完成。這種輕資產運營讓他在一年內開出3家門店,單店最高月營收達5萬元,14家門店平均月盈利穩定在1.2萬元以上。
賀元博還在新店開業前的用戶習慣培育上下足了功夫。在每家門店正式營業前45天,他便安排店員駐守小區主干道、廣場等居民聚集區,主動上前引導居民前往新店取快遞。
面對不熟悉智能柜的老人,店員會耐心演示掃碼、開柜的每一步操作,還幫忙把包裹送到家中。這種沉浸式的服務體驗,不僅讓居民感受到取件的便捷,更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門店的信任與依賴,為后續商業轉化埋下了種子。
三、服務致勝:社區商業新體驗
在賀元博的門店里,細節決定成敗。
每天清晨,店員會提前半小時到崗,將當日新鮮面包擺放在取件柜旁的黃金位置;夏季設置冰鎮飲料專區,冬季則推出熱飲和烤腸。更貼心的是,按需送貨上門、小區助老這些工作,門店也一點沒落下。同時,門店的自助打印服務也方便了大批學生。
這些舉動讓門店成了社區的“第二客廳”,住在海倫堡愛ME城市社區的張阿姨說:“現在取快遞順便買個水果,和店員聊兩句,比單純逛超市有意思多了。”
來取件的社區居民
賀元博說,目前各家門店取件客戶轉化率穩定在30%,相當于每天有150人從取件變成消費者。他還建立了“社區需求檔案”,每周收集居民反饋,及時調整商品種類。
如今,賀元博已在布局線上團購業務,計劃將14家門店的私域流量轉化為會員體系——“只要敢想敢做、精耕細作,就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商業之路。”賀元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