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物流領域,價格戰早已常態化,甚至根本停不下來。
而與之相反的,卻是快遞企業們的錢越賺越多!
根據上市快遞企業近期發布的2024年度財報數據,即便是10%的降價幅度下,凈利潤也能夠達到10%以上的增長。有的,甚至還賺得更多。
這一看似違背常識的現象,卻深刻反映出快遞企業競爭的本質:極度依賴規模效應,而獲取規模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價格競爭。
數十年的廝殺,形成如今的快遞頭部巨頭格局。此時,雖當年的血雨腥風早已伴隨行業的發展和成熟成為過去式,但是,幾大快遞企業從始至終都未停止通過不斷的價格手段“試探”對手,以獲取市場份額。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試圖通過對比五大加盟制快遞企業——極兔速遞、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速遞的財報數據,來揭示快遞價格競爭背后的盈利真相;
以及,當快遞價格越來越低,極兔、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究竟誰最能掙錢?
快遞價格還能多低?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4年快遞業務量突破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快遞業務收入達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千億件規模下,平均快遞單價則跌破9元/件:2024年度全國快遞平均單價8.01元/件,相比2023年下降了12.3%。
從更長周期來對比,更能站在行業整體的角度明顯感覺到這種快遞價格逐年下降的趨勢。
而從A股三家上市快遞企業每月公布的快遞經營數據對比來看,2024年各家年末的單票收入都要比年初有所下降,其中韻達的降幅達到10%,7、8月份甚至低于2元/票。
可以看到,“通達系”快遞價格平均水平都在2元上下以分為單位徘徊。
為了爭奪市場,各家快遞企業勢必要不?!俺鲅?,這也能直接從最近幾年各家的快遞單票收入變化中看出。
尤其是近三年,基本都是下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申通、韻達的下降幅度最為明顯。相比2023年,申通、韻達2024年的快遞單票收入分別下降了8.09%和12.29%。
那么,快遞價格究竟會不會繼續下降?還能降到多低呢?
快遞企業越來越掙錢
如此低價的單票收入水平下,各家快遞企業還能不能掙到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越掙越多!
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利潤水平,正是他們能夠持續“價格戰”的底氣。
從最近一年的數據對比來看,2024年極兔速遞(中國分部)、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速遞的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291.16%、11.93%、199.55%、6.64%、18.26%。
分開來看,2021年至2024年間,“通達系”企業的盈利指標基本都實現了正向增長,中通快遞甚至在去年創造了百億元凈利潤,申通快遞去年則比2023年多賺近2倍的凈利潤。
而極兔既是新參戰者,某種程度上又是另類突破者。
自2020年3月進入中國后,極兔先后于2021年12月收購并全面整合“百世快遞中國”、2023年5月收購了“豐網”。依靠網絡的自然增長以及這兩筆收購,極兔快速在中國跑馬圈地,包裹業務量、盈利水平均得到快速增長。
2023年,極兔中國分部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轉正,錄得2.15億元;到了2024年,這一指標則增長了13倍達到29.91億元。可以想象,到了2025年末,極兔中國分部很可能在盈利水平上實現更大突破。
而到了那個時候,極兔、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的利潤水平究竟如何排位,或許有了新的參考。
規模、規模還是規模
為何價格越來越低,快遞企業依然能越來越賺錢?
最主要的,除了規模還是規模。
還有一個,是除了價格競爭外的另一個快遞行業共識:持續進行運營環節的優化,以降低成本。
包裹量極速增長,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這是根本,成本也因此被攤?。槐3謫纹眱r格略微下降的同時,借助運營優化實現單票成本的減少,在極大的規模效應下提升單票經濟效益。
這便是“規模”的奧秘。包裹更多,收入越多,利潤越多。
還拿極兔來說,無論是收購“百世快遞中國”還是收購“豐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快速實現規模擴張。
2024年,極兔在中國的包裹量由2023年的153.41億件增加了29.1%,達到198.01億件,市場份額占比達到11.3%;收入由2023年366.05億元,增長22.16%至447.17億元。
快遞行業激烈競爭仍然存在。對于單純以快遞為主的幾家加盟制快遞公司,若想維持市場份額,必須找到改善業務結構的方式、拓展其他高價值業務,才能擺脫對“價格戰”的依賴。
你又是怎么看待快遞價格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