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就業環境的變化,大學生的就業觀也隨之變得更加務實,對形勢和自己有個客觀正確的評估,愿意從底層起步,慢慢積累經驗。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的葛鵬輝,進過工廠、憧憬過互聯網……他的心路歷程,或許就是一次生動的分享。
“關鍵是對自己有規劃”
“以前都是在收包裹中感受電商大促,今年是作為行業的一分子感受這種氛圍,還挺奇妙的。”22歲的葛鵬輝是一名應屆畢業生,今年4月入職申通快遞,進入公司運營項目管理部工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雖然葛鵬輝剛結束連續兩天的大促業務數據監測工作,但說起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感觸,略顯疲憊的聲音仍然遮蓋不住心底對生活和工作滿滿的沖勁。
他是在2022年的秋招中,向申通投遞的簡歷,和身邊的同學選擇考公考研的思路不同,大三開始后,他就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找工作上。
對于就業壓力,葛鵬輝有著清醒的認識,就業觀也在求職中變得越來越務實。大三第二學年,班里三分之二的同學走上了考研考公的備考之路,有的人對此目標堅定,但有的也只是隨波逐流。但他不同,早早就明確了自己畢業后的方向,在他看來,鑒于就業的壓力,先就業再擇業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顯得更現實。
葛鵬輝是江西財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生,雖然并非就讀于名校熱門專業,但由于大學期間有過多次實習經驗,在求職中不乏大平臺向他伸出橄欖枝。
他告訴記者,入職申通之前,他共投遞了幾十家企業,涉及制造業、物流、互聯網等行業,所有企業均進入了第一輪筆試,一半以上參加了第二輪面試,最后收到了6家企業的offer,其中一家還是讓不少同學羨慕的國企。
今年被稱為“最難畢業季”,但葛鵬輝坦言,自己對大環境的感知并不明顯。“如果非要說有什么求職秘訣,我覺得關鍵還是要對自己有規劃。”復盤自己的求職經歷,他總結,不管是先擇業還是先就業,首先要認清自己,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
“大二的時候,我們的專業開始分管理和技術兩個方向,當時我就清楚自己對學術研究不感興趣,所以選擇了實操性比較強的方向。”他坦言,剛開始擇業必然有點茫然,因此提前意識很重要,得慎重地找一家較正規的公司從基層開始學習,慢慢積累經驗。
“觀念一轉天地寬”
大三的暑假,他就給自己安排了一次“磨煉”的機會。“珠三角制造業發達,機會也多,那里很多工廠都用上了智能倉儲,我就想去學點本事,”那個假期,他在網上找了一家廣東惠州的工廠實習,一入職,他就“泡”在倉儲車間里,學習如何出庫入庫,如何把生產物料整理匯報,后來還參與設計物料庫的規劃。
工廠倉儲管理的工作很辛苦,那兩個月,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成了家常便飯,但因為葛鵬輝從初中開始就在外地住校,獨立能力強,他描述自己是一個不想躺平也能吃苦的人。
臨近畢業,小葛也有過去銀行工作的機會,但他最終還是決定跟隨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身邊的同學不少都進了金融系統,但他認為,觀念一轉天地寬,他更愿意針對性地鍛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打下扎實的基礎。
“大家說快遞業是勞動密集型,在街上看到都是騎三輪送快遞的小哥比較多。但是為了把快遞按時遞送到位,里面的技術含量、技術問題還是很多的,所以快遞這個行業其實是需要很多大學生的。”他說。
他還分享了一個自己比較獨特的就業觀。“我跟班里的同學聊起來,大家基本上都是先選城市,再選工作,我剛好相反,框定一個大致的范圍,但對于具體要去哪座城市,我是沒所謂的,關鍵是看去的企業是不是符合我的基本要求。”
他對第一份工作的要求是,能鍛煉自己某一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有從基層做起的心態。
首份工作更注重成長空間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除了注重薪酬,也十分注重成長空間。“在校招的時候,我也著重向HR老師問了成長平臺和上升空間的問題。”小葛告訴記者。
“入職以后,公司的培訓活動對我們這些應屆生適應新環境,有很大的幫助,比較有趣的點,主要是在培訓時與同屆新人交流,讓我增長更多見識,”葛鵬輝告訴記者,通過申通“武備堂”等培訓課堂,將實際工作與理論結合的教學方式更為直觀,受益匪淺。
他說,目前在運營項目部工作,部門的學長學姐對他照顧得很多,各類工作開展得也很順利。
“入職以后我才知道,大學生是申通快遞人才培養重中之重,公司計劃未來兩到三年公司骨干人才也會從校招生中培養出來,”葛鵬輝說,“公司更關注新人的學習能力和成長,”他告訴記者,準備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在崗位上學習,“希望明年開始,能和部門的學長學姐一樣,在項目中獨當一面。”
校招生應有腦力、心力、體力
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1000萬。“今年申通整體校招生招聘數量則同比2022年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規劃校招生招聘人數在1000人左右,公司也會根據全年業務節奏動態提升招聘人數。”
申通快遞招聘負責人石安琪介紹,申通快遞目前對于校招生專業上并沒有明確限制,招聘的崗位涉及前、中、后臺,更會關注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成長。
同時,對于校招生,除了專業能力外,會更專注其“三力”:腦力、心力、體力,心力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具備皮實、堅韌的性格,對工作有應對能力;腦力則關注同學們的溝通和自我學習鉆研能力;體力會更多關注他們的抗壓能力。
“現在的校招生更直接,他們更關注薪資和成長空間,也會更尋求穩定和安全感。”石安琪告訴記者,不少同學對就業找工作比較焦慮,希望校招生同學能夠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工作或者方向,更好地將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方向匹配,通過多渠道尤其是線下渠道比如宣講會、雙選會等現場活動,直接與企業交流,避免盲從相信網絡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