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轉運中心、江西吉安轉運中心、貴州貴陽轉運中心……2023年上半年,申通“三年百億”產能提升計劃如火如荼地進行,改建、擴建、新建的16個轉運中心陸續投入“實戰”,全網產能提升420萬+。
申通三年百億投資提升產能,背后依托的是申通全站上云的科技底座,用大數據勾勒藍圖,再逐步構筑產能實體。在數智化運營的加持下,申通在基建選址、設計、運營等全流程環節進行大數據科學研判,為申通產能質效齊升保駕護航,滿滿“科技范”!
中心選址
用數據勾勒明年的申通
新的轉運中心建在哪里?
申通場地規劃部會根據當下的市場數據和行業趨勢,預測明年的市場大盤,根據各省區的市占目標,再測算未來的產能缺口。
為了搞清楚未來產能的增加對每一條路由的影響,場地規劃部通過大數據進行“路由仿真”,通過網點熱力圖等數據模型,找到新場地選址的最優解。
(通過“路由仿真”選址)
設備“大數據管家”
移動監測 提前預警
如今,申通約90%的轉運中心新設備可以進行實時數據監測,并支持移動端同步。一旦出現微小的數據異常,工作人員可以立即進行隱患排查,對于快件卡貨、皮帶磨穿等故障實現提前預警。
在短短3年內,申通完成了全國200+轉運中心改擴建項目,涉及28省,70+城市。從2020年以前的不到2000萬,到如今常態吞吐產能5000萬單/日,申通產能翻了2.5倍+。今年6·18,申通日單量峰值邁過6000萬,全網依然實現平穩過渡。
產能的穩步提升,結合數智化運營和精細化管理,帶來申通全網時效與服務質量的不斷改善。目前申通全網攬簽平均時效小于44小時,為全國100+城市提供按需配送上門服務,讓更多用戶可以享受到“好快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