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等稱號,被譽為“世界屋脊上的花園”。圓通人李鳳偉在這里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年。
李鳳偉是圓通西藏林芝分公司負責人。老家是河北滄州的她,二十年前第一次來到林芝做摩托車生意。“那時候,我愛人的父親是某品牌摩托車在拉薩地區的總代理,當時由于林芝代理商經營得不好,我就和我愛人就來到林芝接手。”
當時的西藏物價高且物資缺乏。很多人進藏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采購衣服、鞋帽以及各種化妝品、護膚品,然后寄往西藏,以備住在那的時候需要。
“2012年6月,我從老家買了一大堆衣服,準備寄往西藏,郵費花了好幾百元。當時我就想,寄個快遞怎么這么貴啊,自己是不是也能開個快遞網點?既能賺錢,還能給更多人提供便利。”李鳳偉第一次有了加盟快遞的念頭。當時,正遇上圓通在西藏拓展網絡,李鳳偉連忙開始籌備加盟事宜。
圓通林芝分公司成立之初,條件簡陋,只有30平方米不到的場地,1臺電腦、1個掃碼槍,1輛三輪車。“當時連我在內就3名員工,一天只有十幾票到港件,幾乎沒有出港件。”李鳳偉至今還記得公司攬收的第一票件。“當時已經營業好幾天了,有一位客戶來寄一份證明材料,支付了20元快遞費。”李鳳偉說,自己接過這筆快遞費時,手一直在抖,激動得不行。
圓通林芝分公司快遞員在包裝松茸
作為一名外地人在西藏,李鳳偉需要面臨語言溝通障礙、飲食不習慣以及強烈的高反問題。“語言基本靠手比劃、看人表情;飲食就漸漸入鄉隨俗;高原反應,頭疼就只能吃藥、輸液、吸氧。”就這樣慢慢適應了西藏的生活。
然而,作為一名外地人在西藏做生意,要克服的困難比這個多多了。
“一開始,家人并不是很支持我干快遞。業務量少,一直在虧損。而且那時候民營快遞在西藏還比較陌生,不太被認可,經常遭到客戶投訴,自己干著也累。但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李鳳偉回憶起創業時的艱辛,早已是風輕云淡。
“第一年經營快遞就虧了30萬元,一直都是靠著摩托車生意在養著快遞。”2017年,由于精力有限,李鳳偉不再經營摩托車生意,專心干快遞。“現在林芝網購越來越常見了,也證明了我當初的堅持是沒有錯的,快遞的前景更好。”
圓通林芝分公司正在測試用無人機送松茸
如今,在李鳳偉的帶領下,林芝分公司共有門店11個,覆蓋當地1市、1區、5縣,員工30余人,場地面積近400平方米,日均進出港件量近2000票,當地的特色農副產品諸如牛肉干、蜂蜜、靈芝等很多都是通過林芝分公司運出去、賣出去。
目前,林芝分公司已成為當地民營快遞公司的領頭羊,李鳳偉也于2022年1月當選為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
去年下半年,受疫情防控影響,林芝分公司基本上處于歇業狀態。“近半年沒有收入,底下30來名員工要吃住、要發工資。”李鳳偉坦言,這是自己從事快遞以來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即便如此,她還是自費幫員工買了疫情險。
“保障員工的權益是首位,而且我們這里情況也比較特殊。”李鳳偉介紹,由于時差原因,林芝這邊下班一般都在晚上八九點,快遞小哥經常要派送到很晚才下班;另一方面,公司員工基本上以外地人居多,大多不熟悉當地語言、文字,派送難度大,一不小心還容易造成丟件、破件。為此,總部持續推行的“得終端者得市場,得終端者得未來”的理念和策略,也給了李鳳偉不少啟示,盡管又需要投入一筆錢,但李鳳偉一直在籌劃安裝智能快遞柜,一方面更有利于小哥派件,更主要的是也能提高派件時效和質量。
今年6月份,林芝分公司在林芝市巴宜區的10個小區、1所大學、1個事業單位、1家行政機關安裝了22組智能快遞柜,方便當地消費者收取快遞。
“9月初安裝完畢的,前后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投入資金40多萬元。”李鳳偉提起這事,直呼不容易。“投入資金都還是小事,主要是跟人的溝通太曲折了,有些小區硬件跟不上,我們就自己開干;有些一開始不情愿讓我們裝,我們就一直跟對方軟磨硬泡了很久。”好在結局是美好的,也收到了不少消費者較好的反饋,李鳳偉感到很欣慰。
近兩年,圓通總部在持續推進“一號工程”——“分公司數字化標準化績效化”,給全網分公司的賦能,提質降本增效。李鳳偉也十分投入地參與。十多年來,李鳳偉親眼見證了快遞行業在林芝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未來,她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