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化消息,兩輛以氫為燃料的汽車,日前實現了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長距離運輸測試,這是我國氫能車輛首次大范圍、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
本次長距離運輸測試的氫能車,裝備了180千瓦氫燃料電池系統,搭載貨物為氫燃料電池冷卻液、柴油車尾氣處理液等環保科技產品,整車重量達28噸。車輛從北京大興出發,歷經兩天時間,橫跨六個省市,最終抵達上海。
據介紹,全程大約在1500公里左右,在沿途7個加氫站進行了加氫測試。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燃料的汽車,它與純電動汽車都屬于新能源汽車。氫能車輛補能速度快、在長途重載上具有優勢,但多年來受限于加氫站網絡和續航能力,氫能交通仍局限在一省或一域.為了實現長距離、跨區域氫能運輸,近年來,我國加快布局加氫站網絡。目前,我國已初步實現京津、成渝、滬嘉甬、濟青和漢宜等多條高速氫能通道。
▍加氫站數量世界第一,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燃料的汽車,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我國建成加氫站數量居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5600和5800輛,同比增長55.3%和72.0%,產銷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據介紹,中國氫能汽車目前大概21000輛左右,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為氫能交通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我國加氫站網絡不斷完善,為氫能汽車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截至目前,全球累計已經建成加氫站達到1152座,其中我國累計建成加氫站428座,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有30個省市有加氫站。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推進加氫站的建設。聯合整車企業、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大型物流企業、氫能源及加氫站運營企業等,逐漸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完善氫能產供儲銷網絡,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布局多年,北京2025年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北京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已多年,京津冀區域也具備研發實力突出、產業基礎完備、氫能供給多元、產業鏈完整等優勢。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參與交通服務保障,集中示范和檢驗了北京氫能技術與產業能力。因此,也形成了全球范圍氫燃料電池車輛示范規模最大、應用場景最全及氫能技術應用最全面、保障體系最完善、政策標準持續創新的重大示范影響力。
據悉,四年不到的時間,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建設迅速實現了從無到有、起勢壯大,在園區建設、場景示范、產業鏈打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國際氫能示范區北區正式投運,已入駐企業近50家,出租率100%;南區一、二期4.7萬平方米建成投用、基本滿租,三期籌建的國家燃料電池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預計2024年底建成投用。
據了解,全市氫能產業發展的區域布局為京北以昌平“能源谷”建設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輻射延慶、懷柔,打造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京南依托大興、房山、經開區,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系統,打造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
更大范圍看,京津冀三地培育了氫能領域“鏈主、頭雁、配套”三級梯隊超過100家重點企業,氫能全產業鏈基本貫通、資源稟賦充分互補、產業優勢主體集聚、應用場景高度契合。
按照《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2025年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北京將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氫能產業關鍵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成3至4家國際一流的產業研發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