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控股的全球化物流網絡版圖,再添新玩家。
9月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遞四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
內容顯示,菜鳥與遞四方、深圳尚承、QSI等簽署《增資認購協議》與《股東協議》,菜鳥通過增資的方式收購遞四方5.9459%的股權。
本次交易前,菜鳥、深圳尚承、QSI分別持有目標公司45.0000%、30.0667%、19.7494%的股權,目標公司由深圳尚承、QSI和浙江菜鳥共同控制;本次交易后,菜鳥持有目標公司50.9459%的權益,遞四方由菜鳥單獨控制。
9月10日,在菜鳥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菜鳥集團董事長蔡崇信以及菜鳥集團CEO萬霖,再次公開透露菜鳥戰略、網絡布局以及未來規劃。
那么,在菜鳥的大戰略中,我們如何理解菜鳥控股遞四方這個動作?
跨境電商仍然是具備想象力的增量市場
控股遞四方,發生在跨境電商持續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
數據顯示,中國國內電商對零售市場的滲透率約為37%,而全球電商的滲透率約為21%,預計到2025年會提升到25%,遠低于國內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全球電商市場,仍然具備接近一倍的想象空間。
從行業趨勢上來看,跨境電商平臺通過全托管快速完成了跑馬圈地,通過半托管又培育了一批商家的產品迭代思維,而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在吸引著品牌玩家探索規模化出海的路徑。
這也就意味著,跨境電商的參與者正在從開始依托爆品出海的中小商家為主,逐漸拓展至大品牌商家規模出海。商流端的變化,推動著物流供應鏈環境,需要快速渡過靠標品打天下的時代。
因此,在大的發向上,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鼓勵和推動菜鳥面向開放市場構建物流網絡,在服務好阿里電商的同時服務多元化客戶需求,成為全球商業伙伴共同的基礎設施。”
在這個定位下,萬霖向市場解讀了,未來幾年菜鳥核心要做的三件事。
一是菜鳥全球快遞。即通過中國+跨境+海外本地,打造全球網絡競爭力。
當前,全球電商快速擴張,新的制造中心和產業形式不斷涌現。面向全球、面向電商,菜鳥將打造一張覆蓋中國、跨境、海外本地市場的全球快遞網絡,與產業鏈同行、更好服務全球電商發展。
從2018年開始,這些關鍵節點的布局和市場預判,也使得菜鳥在過去幾年抓住跨境電商爆發的機遇:2023財年開始,國際物流已經占菜鳥財政年度收入的47.4%,占比超過國內物流(46.2%)。
基建驅動,也正在成為國際物流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據萬霖透露,目前菜鳥已經啟動第二批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菜鳥開始了第二批eHub的建設;另一方面,則開始建設海外本地快遞網絡,目前已經在10個國家/地區起網運營。
二是全球供應鏈。即通過精益運營+數字創新,打造柔性、綠色和成本競爭力。
如果說快遞是更加標準化的產品,那么整個供應鏈網絡則讓菜鳥能夠面對更大型的客戶,尤其是在品牌規模化出海的背景下,服務好品牌商、制造商。
而供應鏈的邏輯,是在具備基建網絡的前提下,才能長出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等新東西,通過這種基建+產品+解決方案的基礎設施,匹配未來的商業發展。
目前,菜鳥海外倉的業務已經拓展到了18個國家,海外倉總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
三是菜鳥物流科技。即做物流數智化和AI應用的引領者。
科技永遠是底層的驅動力量,菜鳥的理念是把最新的技術與全鏈條的生產流程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驅動網絡的運營能力、成本力和產品力的大幅提升。
以快遞末端派送為例。菜鳥L4級別的無人車已經公開發售,并在快遞末端規模化投入公開道路行駛和配送,成為新型運力。
收并購成為布局核心資產重要手段之一
在上述戰略里,可以看到菜鳥服務的兩個關鍵詞:服務全球、服務電商。
根據菜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菜鳥國際快遞的日均跨境包裹量已經超過500萬單。?這一服務規模的背后,需要其覆蓋從攬收、集運、合單、干線運輸、海外分撥到末端自提的一體化全鏈路跨境物流能力。
從菜鳥的物流網絡資源上來看:
第一,國內網絡,實現產能提升以及產業帶覆蓋。目前其國際快遞的攬收范圍覆蓋18個省,擁有65個攬收倉和分撥中心,具備1000萬單/天的攬收峰值能力。
第二,干線網絡,具備全球通達性,并核心打造精兵航線。目前菜鳥穩定運營的航線超150條,航班架次超650班/周,網絡覆蓋39個注入口岸。
第三,自控自營的eHub,具備一站式功能。其在香港、烈日、吉隆坡建設了3個全球eHub,其中香港eHub面積超過38萬平方米,烈日eHub則拉通了100+條卡班線路。
第四,海外網絡,提供覆蓋全球的多元化服務。一方面,菜鳥在過去兩年快速在10個國家和地區建設本地快遞網絡;另一方面,則與200+個合作伙伴協同完成高效履約,同時,在海外具備8000+組末端自提柜。
從物理網絡的維度上來看,控股遞四方這一動作,實際上是菜鳥在網絡、產品、服務上做深。
事實上,在整個菜鳥的全球智慧物流骨干網中,通過控股的方式布局核心資產,也是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
比如,在國內網絡上,菜鳥通過收購申通快遞股權的手段布局,與菜鳥自營快遞形成快遞產品從高端市場到經濟型市場的產品段覆蓋,并且基于網絡能力,從時效產品上打造類似“次日達”等產品。
在跨境網絡上,菜鳥通過控股遞四方的方式,一方面是在其大的戰略下對全球快遞網絡進行加粗加密,另一方面則也是依托遞四方過去多年沉淀的行業經驗,在全球供應鏈的維度豐富產品與解決方案。
在海外本土,菜鳥通過收購的方式在西班牙起網,從而以消費者體驗帶動速賣通快速成為西班牙第一大跨境電商平臺。
過去兩年,菜鳥在歐洲、東南亞通過收購、本地起網、戰略合作等方式加快在當地的物流建設。目前菜鳥在西班牙、法國、墨西哥等10個國家為客戶打造高質量的本地快遞服務。依托海外本地物流網絡,菜鳥在歐洲可提供2歐元次日達的本地快遞產品,在其他泛歐國家,可提供3-5歐元的3日達物流服務。
菜鳥,更靠近阿里還是更靠近市場?
在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過去幾年,遞四方與出海四小龍都建立了較深入的合作關系。
而隨著菜鳥控股遞四方,菜鳥及其控股的全球物流網絡,是更靠近阿里?還是更靠近市場?
峰會現場,蔡崇信和萬霖都給出了答案:菜鳥既要服務好阿里電商,也要服務好外部客戶。
當然,這不是一句口號。菜鳥正在從內部的組織架構上進行重新設計,以適配這一定位。
據萬霖透露,“為了匹配好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我們在內部的組織結構上也做了非常多的調整和變化。我們除了把底層的一些共通的能力做了提煉之外,還把團隊做了劃分,以確保在服務阿里和外部客戶時,在資源、優先級上不會出現沖突。”
具體的動作上,無論是阿里內部客戶,還外部客戶,都是由專門的團隊對接。即,菜鳥有專門的團隊對接阿里內部,包括AliExpress、天貓出海等前臺業務,來確保打造符合他們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同時,菜鳥也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來服務外部客戶,這樣能夠確保在資源、優先級上不會沖突。
“不管是哪一類的客戶,我們都能基于他明確的需求形成更好的、更極致的、更有競爭力的服務。所以我們也很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所有內部的、外部的客戶支持,菜鳥會竭盡全力服務好我們所有的內外部客戶。”萬霖說道。
整體看來,從網絡的維度來看,控股遞四方是在豐富菜鳥的基建網絡、產品及服務;從模式的角度來看,控股收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是其在海外經過實際檢驗的一種高效布局手段;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其內部也正在形成適配的機制以適應內外部客戶的需求。
在加速全球化的路上,菜鳥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