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菜鳥正在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菜鳥將成為一家專注物流運營的物流公司。
具體來看,據36氪報道,菜鳥旗下國內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和電子面單兩個團隊將移交給淘天集團,而淘天旗下的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自營業務的物流服務,以及跨境電商速賣通的大部分倉儲物流服務,都仍由菜鳥來提供。
原先菜鳥國際業務中服務速賣通的400多人團隊,轉入新整合的阿里電商事業群,負責該業務的菜鳥高管丁宏偉將直接匯報給淘天集團、國際商業集團CEO蔣凡,自去年起,他已開始向萬霖和蔣凡雙線匯報。
億豹網獲悉,對于此輪調整,菜鳥回應表示,僅對部分平臺物流業務作生產關系調整,菜鳥主體物流業務未發生改變,將繼續大力發展全球快遞、供應鏈和物流科技等。
換句話說,本次移交出去的是制定物流方案、緊貼電商業務的“電商物流部”,也就是和電商平臺相關的業務交給淘天、速賣通這些“前臺”,物流運營和服務職能留在菜鳥。
自2024年3月,菜鳥撤回在港交所上市申請后,其后續發展方向一直受到多方關注。當時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若菜鳥不再計劃獨立上市,其物流業務將跟隨阿里集團進行調整。
有接近阿里人士稱,過去一年來,菜鳥支持阿里電商的平臺型業務都在與電商緊密配合,團隊聯合辦公已經很長時間,最新的變化只是在此基礎上的自然調整,這也有助于阿里電商業務協同發展。
調整之后,菜鳥服務外部客戶的國際快遞、倉儲供應鏈等依然是菜鳥的核心業務,菜鳥跨境快遞、全球倉配、海外本地快遞也會繼續投入和發展。卸下包袱的菜鳥,進一步回歸到更純粹的快遞物流運營當中,全球化、科技化的核心戰略將繼續推進。
菜鳥堅定全球化戰略的背后,是跨境電商的持續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8.3萬億美元。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為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0%,高于同期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速賣通、阿里國際站、Temu等已經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中堅力量。
億豹網了解到,作為速賣通資深“出海搭子”,剛過去的雙11與黑五期間,二者更是默契滿分。
期間,菜鳥“全球5日達”覆蓋14國,送貨時效提升50%,“全球10日達”更是覆蓋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期間菜鳥國際快遞正式啟用位于華東浙江義烏和華南廣東東莞的兩座分撥中心,“火力全開”提升跨境商家物流體驗。
據阿里巴巴2025財務年度中期報告,在速賣通的帶動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合計收入為609.65億元,同比增長31%。報告期內,菜鳥集團收入為514.58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EBITA為6.73億元。
在發力海外業務的同時,放眼國內市場,菜鳥堅持自營快遞與特色產業帶兩大業務場景齊頭并進,例如以早春春茶、洛陽櫻桃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帶,以佛山家具賣場為代表的家裝家居產業帶,從生鮮寄遞、大件物流等方面,穩固國內市場。
此外,為拓展更多外部客戶,菜鳥自去年10月底開始接入京東非自營平臺,其中包含菜鳥的自營快遞、菜鳥大件等業務,為第三方商家提供多種物流服務?。
如今,讓電商的歸電商,物流的歸物流,在權責上更加分明,在業務上也更加專注,輕裝上陣的菜鳥也將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