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京東在資本市場物流板塊的動作不斷,先是64.8億元收購跨越剩余36.43%股份,接著擬3-6億元增持德邦持股增至74.88%,后又溢價42%收購達達試水上線外賣業務,意欲何為呢?
跨越在B端航空業務及民航腹艙資源媲美順豐商務件,德邦在工業大件深耕多年和京東融合后營收僅次順豐快運,達達在即時零售同城配送領域和順豐同城不相上下,如今“京邦達越”四家“合一”,是不是想在2025年“硬杠”順豐呢?
今天就一起來看下京東接連“出手”的潛在用意吧!
全資控股跨越 搶B端商務件
春節前2024年12月6日,京東物流發布擬收購跨越速運余下股權公告,雙方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擬以64.84億元分三期收購跨越36.43%的股權,交易完成后,京東物流將持有跨越100%的股本權益。
這也是京東物流時隔四年后再次“出手”,2020年8月首次以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55.1%股權,2022年6月將股權增持至63.58%,其余投資方悉數退出,如今又全資控股,整體收購價達百億元。
對于為何此時收購?官方解釋是有利于集團的整體發展,是實現集團創造更大價值策略的重要一步,亦將進一步鞏固其行業地位,能夠更好地綜合其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及運營效率,提升規模經濟效益,探索及利用之間的協同效應,補充現有的運營及業務布局,鞏固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簡而言之,京東物流全資控股跨越,對外可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對內可資源協同降本增效,最終搶B端商務件。
首先來看市場份額,順豐在航空時效件市場的份額約為63.5%,自有全貨機數量90架,而京東航空僅有10架,靠什么和順豐競爭,跨越擁有的21架民航包機和華南70%華東50%民航腹艙以及四大航空樞紐空側,絕對是最優質且稀缺的資源,客機白天密集的航班帶來時效的提升,或許才是京東物流最看重的部分。
然后再看降本增效,2023年跨越凈利潤14.47億元,凈利率7.83%,與之對應順豐凈利率3.06%,京東物流1.66%,可見跨越的內部成本管控能力在行業絕對首屈一指,這或許也是京東物流近兩年擺脫虧損的原因所在,2024年第三季度整個京東物流集團盈利25.73億元,提升非常明顯。
最后來看搶的是誰,不言而喻,2023年順豐時效快遞營收高達1154.6億元,京東+跨越雙方在航空資源上的協同,也會隨著京東的全資收購而更加便利,近期京東也在營銷宣傳“寄商務件用京東快遞”,2025年在B端商務時效件的競爭也會加劇,未來時效件順豐作為客戶唯一首選的局面或被打破。
增持加碼德邦 搞工業大件
春節后2025年2月6日,京東物流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德邦股份,本次成交1650萬股,成交額2.17億元,成交價13.14元,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6067%,變動后京東物流持股德邦增至74.88%,又通過注銷713.99萬股回購股份將持股比例增至75.4%。
這也是京東物流之前增持計劃的一部分,節前11月26日就曾披露將在一年內擬3-6億元增持德邦,再往前9月18日也曾增持1075萬股,2022年3月以89.76億元收購其66.49%股份,整體收購價同樣達百億元。
為何對德邦持續加碼?這在雙方的關聯交易中可看出一絲端倪,2024年德邦向京東物流提供勞務預計金額77.88億元,但前十個月實際發生額為43.5億元,實際雙方合作業務量少于預期,2025年雙方預計日常關聯交易金額預計84.61億元,要想繼續加大合作力度搶占市場,業務融合和運營降本同樣缺一不可。
一是業務方面的融合,德邦的優勢在大件零擔市場,才使得京東物流愿意把自身的快運業務全部交由德邦來運營,也支持商城的大件商品上門退換貨使用德邦來承運,德邦2023年零擔業務營收增速逼近20%,京東的快運業務融合絕對功不可沒。
二是運營方面的降本,2023年京東將其83個快運轉運中心交接給德邦,雙方網絡融合帶來的資源整合和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也是比較明顯的,德邦的凈利率也逐步提升到2%左右,此外通過加速推進快運場地的融合,貨量規模提升中轉次數降低,產品時效也會有所提升。
近期京東物流和德邦都不約而同的宣傳“工業大件發京東”和“工業大件發德邦”,也不難看出主要針對的就是順豐快運業務,2023年零擔排行榜,順豐快運營收374億元排名第一,而德邦322.8億元和跨越184.7億元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大件零擔競爭格局已然發生了變化,順豐想要保住第一的位置也不容易。
溢價收購達達 拓同城即送
春節中2025年1月25日,京東向達達發出全面要約收購提案,擬以每股ADS 2.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5美元,收購達達集團所有已發行普通股,較收市價溢價約42%,整體估值約5.2億美元,若完成達達將在美股私有化退市。
這也是京東這十年來通過股權增持和團隊更迭,逐步將達達納入物流版圖當中,2015年京東到家成立,2016年2億美元與達達合并,2021年8億美元認購其普通股,持有達達股份至51%,2022年5.4億美元繼續認購其普通股,同樣整體收購價也是超百億元。
緊接著2月17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對于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京東全面收購達達后的第一個大動作也終于來了,此舉雖然被外界解讀為殺入美團腹地,但眼下京東將“京東小時達”和“京東到家”整合為統一的“京東秒送”品牌,受傷的很有可能是順豐同城業務。
以當下最火的“國補”訂單為例,華為、iPhone、小米、OPPO、VIVO、榮耀等品牌基本上都跟京東物流和順豐有合作,對于這次國家補貼的手機/平板等3C電子產品訂單配送,雙方也都支持上門簽收、激活、對比以及以舊換新等一站式服務,達達和順豐同城3公里以內的訂單都是平均20分鐘左右送達,搶奪此類大客戶訂單。
再從2月14日“情人節”節日來說,無論是鮮花還是禮物,以達達為資源的京東秒送號稱最快9分鐘送達,而順豐同城在高峰期前置達產品也能實現分鐘級送達,而且京東還有專人專車專送的”京尊達”,順豐同城也有專人全程1V1服務的獨享專送,雙方在同城即送業務上的重合度較大,重要節日配送也是爭搶熱點。
而且兩家的業務體量也不相上下,根據公開財報披露顯示,2023年達達營收105.1億元、凈虧損3.42億元,順豐同城則營收123.9億元、凈利潤6490萬元,達達全年履約訂單量22億單、年活躍騎士超過120萬,順豐同城年訂單量約14億單、年活躍騎士95萬,背后又都有集團的支持,戰略地位也相當重要。
如今京東又依托達達殺向外賣業務,又給同城即時配送市場加了“一把火”,至此京東在物流版塊的再次頻繁“出手”,首當其沖的還是順豐,全資控股跨越用豐富航空資源搶順豐“商務件”、連續增持德邦聚焦B端重貨搶順豐“工業大件”、要約收購達達進軍外賣業務搶順豐“同城件”,一套組合拳“硬杠”順豐,2025年順豐能頂得住嗎?
寫在后面的話
敵人出劍,我必亮劍。
物流作為京東商城的王炸底牌,是京東賴以生存的重要武器,快遞、快運、同城等多條業務線,已然和行業龍頭順豐展開了全面的競爭,而跨越、德邦、達達也只是京東做資源整合提升實力的手段,正如劉強東所言,未來國內僅存兩大快遞巨頭,那就是京東和順豐,而京東物流正朝著這一方向不斷開拓,大家覺得這一目標多久能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