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DeepSeek“帶貨”中國資產以來,一場始于華爾街的價值重估風暴正席卷中國電商賽道。
今年以來,沉寂許久的阿里巴巴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市值都保持了微妙的低增長。
然而,隨著“對等關稅”超預期的沖擊,互聯網與電商板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美銀指出,價格上升沖擊可選消費,所有主要貿易伙伴面臨更高關稅,將推高平臺商品價格。
關稅“風暴”落地后,電商行業還能否延續增長勢頭?在內循環加速的背景下,中國電商三巨頭正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周期。淘天“搶”紅人劍指抖音、小紅書,拼多多千億扶持商家,京東則加碼即時零售外賣場景。
站在中國資產重估與電商行業新周期的十字路口,“貓拼狗”會走向何方?
“貓拼狗”困則思變
2025年,中國電商行業迎來關鍵轉折。
除了“對等關稅”,從美東時間5月2日起,美國還將終止從中國內地和香港輸美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這直接沖擊跨境電商的底層成本結構。從資本市場來看,跨境電商意外地成為電商巨頭估值的“雙刃劍”。
在此背景下,作為“貓拼狗”基本盤的國內市場,成為支撐估值的關鍵力量。東吳證券指出,關稅落地后,由于外需面臨明顯下行的壓力,內需的重要性再度凸顯。
然而,聚焦國內,三大電商巨頭都在經歷平臺經濟轉型的陣痛。
先看阿里巴巴,在流量紅利消退,價格內卷等沖擊下,其核心業務淘天面臨商家流失的挑戰。作為國內最早孵化紅人業態的平臺,淘寶曾培育出張大奕等頂級網紅,然而隨著一眾千萬級粉絲老店紛紛關停,閉店潮背后的危機不容忽視,阿里勢必要扶持新的優質品牌和商家來做增長。
再看拼多多,相比阿里還可以大吹“AI”故事,這家電商巨頭不僅“第二曲線”Temu受到沖擊,其國內業務也在“主動降速”。拼多多急需重新審視自身的供應鏈布局,找到新的敘事。
相比前兩者,京東受益于國補,業績更加風光。但從去年雙十一楊笠代言風波起,京東就逐漸面臨嚴峻的輿論壓力,這種壓力也成為一種增長挑戰。京東主打數碼、家電、手機等產品,面臨核心客群流失危機。國補之后,京東后續的增量在哪仍是一個大問題。
內卷、關稅與輿論,各種各樣的危機折射著電商行業當下的增長之難。正如馬化騰所說:巨人倒下時,體溫還是暖的。居安尚且要思危,三家萬億級別的電商巨頭困則思變,開始用新的方式建立競爭優勢。
阿里巴巴豪擲3800億元布局AI,試圖撕掉“傳統電商”標簽,轉向差異化戰略,通過技術賦能品牌與紅人,打造新的電商生態。
拼多多仍堅守成本領先,以“千億扶持”強化供應鏈效率,正如其創始人黃崢所言,低價是拼多多的基因,但效率才是本質。
京東則依托物流基建的聚焦戰略,跨界即時零售,試圖以“最后一公里”的場景壟斷復制亞馬遜的飛輪效應。貝佐斯曾說,你的利潤就是我的機會,京東的即時零售野心,正是對物流網絡邊際成本遞減的極致利用。
有意思的是,“貓拼狗”的變化,恰好對應著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中提出的,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方法——差異化、成本領先、聚焦戰略。而這背后是一種對平臺自身優勢的極致思考。
紅人、商家、場景,電商三巨頭分道揚鑣?
當新周期來臨時,曾經的價值與能力——淘寶的貨架與紅人、拼多多的低價出海、京東的品類優勢,似乎失靈了。
但細究來看,無論是淘寶押注“優質品牌+新生代紅人”,拼多多豪擲千億補貼商家,還是京東跨界搶灘外賣賽道,“貓拼狗”的戰略轉向都折射出其底層基因依然在主導它們的前進方向。
比如,淘天集團從去年至今一系列的調整,都展現了其深度連接店鋪與用戶的貨架電商心智。
依托20年積累的消費數據與4900萬88VIP會員,淘寶可以賦能品牌精準觸達用戶、促進復購及直播轉化。正如淘寶服飾總經理看山在2025淘寶紅人之夜上所說:“直播平臺做網紅容易,做品牌很難,但淘寶可以。淘寶能幫紅人孵化品牌,走向基業長青。”
基于此,淘寶可以啟動10億新生代紅人孵化計劃,再次孵化一批年輕的95/00后創作者。這也是內容與貨架在淘寶的進一步融合,通過內容與交易的協同,打造復購的用戶經營鏈路,沉淀新的“品牌”。
同樣,拼多多重塑增長力的方式,也離不開自身極致性價比背后的供應鏈邏輯。
面對增長難題,拼多多的回答是,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自去年推出“百億減免”,今年3月,平臺再次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擬投入超千億資金及流量資源,重點推動商家轉型升級及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
拼多多的“千億扶持”計劃,本質是帕累托改進——通過補貼商家提升供給質量,形成“低價不低質”的正向循環,正如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言:“企業唯一目的是創造顧客。”
從淘天到拼多多,市場可以看出電商巨頭們的“殊途同歸”,即依托不同的資源稟賦,最終導向都是商家與平臺共贏。而作為三巨頭的最后一家,京東也在加碼“外賣商家生態”,將物流網絡的規模經濟轉化為場景擴張的杠桿。
京東最大的優勢,就是龐大物流基建帶來的履約效率優勢。美團創始人王興曾經說過:“人才是美團最核心的資產。”這句話可以平移到京東身上。京東3600個智能倉庫的龐大物流網絡下,90%訂單可當日或次日送達,歸根到底都是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人”的作用。
或許正因這種相似性,京東向著美團的腹地不斷前進。尤其是私有化達達的協議達成,京東坐擁超過120萬活躍騎手,有望通過招募品質商家,持續豐富優質供給。
從淘天、拼多多加碼電商商家生態,到京東加碼即時零售商家生態,其實都是對自身優勢的重新思考。而更好的商家生態、更豐富的供給,最終會帶動核心用戶價值提升。
透過三大平臺的變化看本質,盡管依托不同核心能力向不同方向突圍,但“貓拼狗”立足的錨點都是“打造高質量商家生態,帶動核心用戶價值升級”。從這一錨點,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發展邏輯的變化。
行業新周期與資本重估時刻,電商未來如何演變?
電商平臺和商家是“魚與水的關系”。“貓拼狗”每一次針對商家的戰略調整,其實都反映了平臺自身的生存與增長訴求。
從存量時代的競爭格局看,電商平臺以扶持商家取代“僅退款”等政策捆綁,反映了隨著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相繼崛起,流量越來越分散,平臺勢必要聚焦商家增長,打造更溫和開放的商業生態。
從“價格戰”到“反內卷”,阿里、拼多多、京東轉變態度背后,有一層不能忽略的改變,那就是它們都在構建“平臺與平臺、商家、消費者”多方共贏商業生態。
比如,淘寶打通微信支付、京東開放物流,是為了平臺之間合作,共同助力商家成長,從而持續推動訂單量和GMV的增長。再比如,拼多多對“新質供給”的資源投入進一步加碼,是為了平臺與商家的生態共贏。
從消費者需求變化看,平臺扶持優質品牌和更懂“品質+顏值+體驗”的Z世代新電商紅人,背后是消費者需求從過去對“低價”的單一依賴,邁向“品質+體驗”的雙重驅動。
對于新電商紅人的價值,淘寶服飾負責人看山透露了新生代紅人強勁的發展勢頭:近兩年,已有近600位站外新紅人涌入淘寶開店,大都是95后、00后的新生代紅人,其中不少人入淘不足兩年,年成交就超過一個億。
淘寶扶持新生代紅人,本質也是通過雙邊市場理論重構內容與交易的協同,以“品牌沉淀”對抗流量碎片化。
從技術視角看,在AI驅動互聯網重構的當下,AI電商是平臺進化的方向,未來平臺GMV增長的邏輯將從價格戰驅動轉向AI驅動。
電商早已不是新興行業,無論是平臺發展需求還是資本估值邏輯,賺錢能力都是關鍵。用AI重做一次電商,乃至更多零售業務場景,是當前降本增效的核心方向。
除了擺出“All in AI”姿態的阿里,京東也在持續加碼AI。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就提出,目前,AI在京東內部已經服務了零售、健康、物流、金融等數百個場景,服務超60萬員工和35萬商家。未來,平臺有望基于AI的智能選品、精準營銷與供應鏈優化,幫助商家把握生意增長。
總之,從“貓拼狗”看電商行業反內卷的新周期,開放生態、新生代IP/品牌以及AI電商這三大變量正在重構電商增長邏輯,驅動行業向新的格局加速演變。
當這些變化發生在中概股重估、關稅沖擊,多空博弈激烈的當下,投資者更加關注,電商新十年,誰會成為新周期穩健增長的阿爾法?
且看2025年,電商三巨頭誰能有力回應變化,掌握話語權,重回“成長股”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