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京東集團宣布將拆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分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此外,京東科技后續也將準備IPO,劉強東成為名副其實的IPO收割機。
京東產發專注現代化基礎設施開發及管理平臺,主要包括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及其他業務。京東產發提供定制化、全面且智能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桉,并將其客戶群拓展至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制造、零售等新經濟產業。
招股書顯示,京東產發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5.82億元、7.99億元、23.18億元;受到業績期每年錄得已完工與在建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影響,京東產發凈利潤高于收入,在業績期經調整凈利潤達28.8億元、22.4億元和31.1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產發已積累廣泛的現代基礎設施資產組合,覆蓋國內29個省級行政區以及海外4個國家,總資產管理規模937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330萬平方米,按建筑面積計,在亞洲及中國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供應商中分別排名第三及第二。
京東工業是中國領先的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招股書顯示,京東工業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68億元、103.45億元、141.35億元;經調整利潤分別為4.36億元、5億元、7.15億元。
自2017年7月成為京東集團的獨立業務單位以來,京東工業一直堅持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的定位,不局限于銷售產品,更專注于構建數字化基礎設施,通過踐行變革性的、全鏈路的工業供應鏈數字化,不僅為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及增效,更為整個產業創造價值。
無論是京東工業還是京東產發,分拆完成后,京東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這兩家公司50%以上的股權,因此,他們仍為京東集團的子公司。
這兩家公司分拆順利上市后,劉強東將坐擁京東集團、京東健康、京東物流、達達、德邦、京東工業、京東產發等7家上市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IPO收割機,這還不包括準備上市的京東科技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