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武漢市出臺有關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蔡文波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武漢市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鏈接優勢,出臺新一輪若干政策措施,從提升樞紐能級、拓展通道能力、構建產業物流體系、完善民生物流品質、提升主體實力、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創新能力、強化基礎支撐等8個方面,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底,武漢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邁上4.5萬億元臺階,同比增長6.9%;物流業增加值突破1700億元,同比增長6.8%,占GDP的9.2%、服務業的14.8%,物流規模位列全國第五。
8個方面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武漢已入圍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支持城市,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國家省級示范平臺建設,提升物流樞紐服務能級,重點支持“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貨運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等國家級樞紐建設,強化公共海外倉等省級外貿平臺設施,支撐服務雙循環樞紐建設。
在鐵水公空能力建設方面,政策措施聚焦鐵水公空物流大通道發展,圍繞豐富航線網絡、提升通道能力、發展通道經濟、壯大貨運企業、降低運輸成本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武漢是全國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政策措施提出,要圍繞汽車、光電子信息、服裝等重點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服務平臺,支持企業開展創新示范,引導物流企業深化合作、集聚發展,打造供應鏈物流集群。在城鄉冷鏈物流建設方面,提出支持冷鏈物流、城鄉綠色配送等新業態發展,支持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圍繞強化設施建設、打造企業品牌、補強運營短板等方面強化扶持,支撐消費物流新模式。
當前,武漢物流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政策措施進一步聚焦物流企業引進培育,提升物流主體競爭實力,圍繞吸引頭部企業、培育本土企業等方面,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強化地方資金配套,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網絡貨運新業態,做強物流服務品牌。
政策措施對優化物流業營商環境、加強物流領域人才培養、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完善用地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也進行了細化和明確。
A級物流企業居全國城市首位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蔡文波說,新一輪《政策措施》對支持物流企業發展作出了三個方面的設計和安排。
在傳統道路貨運領域,《政策措施》進一步支持公路貨運企業發展,對新增納入交通運輸部規模以上統計范圍,或者貨物周轉量全省排名前30位(或增長量排名前50位)的本市公路貨運企業,按照省級支持資金額度的20%予以配套獎勵。
據介紹,目前武漢市A級物流企業數量達到412家,居全國城市首位。《政策措施》在進一步聚焦提升A級企業等次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全國物流50強企業的培育,對新入選全國物流50強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此外,《政策措施》對冷鏈物流等新領域作出更有引導性的支持。在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對被認定為全國五星級、四星級的冷鏈物流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升級給予補差獎勵,引導企業打造品牌。在企業設備設施更新升級方面,對新購置或者改造智能化冷藏分揀設施、單元化冷鏈載器具、標準化冷鏈車輛、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等實際投入達到300萬元以上的,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支持冷鏈物流提檔升級。
“五型”樞紐已成功獲批2個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洪文勝介紹,武漢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正加快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五型”樞紐已獲批2個,分別是依托陽邏港核心區創建的武漢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及依托東西湖綜保區和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核心區打造的武漢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正在申報建設1個,即會同鄂州依托天河機場、花湖機場爭創武漢-鄂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下一步將申報商貿服務型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完善“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
當前,武漢正申報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有效銜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促進武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力爭納入第二批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名單。
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擴大高品質市場供給,推進消費擴容升級,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冷鏈物流發展,發改部門正積極開展《武漢市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23—2030年)》編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
這類企業可申報“示范”
2021年,商務部等8部門決定正式啟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工作,評定了首批10個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業,武漢市獲評全國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長飛光纖、九州通、港發集團、中百控股等4家企業入選。2022年度又評選了15個示范城市和105家示范企業,安捷物流、華中港航、卓爾智聯等3家企業入選。
據了解,2023年度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申報工作即將啟動,哪些類型企業可以申報“示范”?武漢市商務局一級調研員張金蘭在發布上介紹,示范企業可分為三個類別:農業農產品類,主要包括農、林、牧、漁種(養)植(殖)及相關專業、輔助性活動企業,農副食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工業制造類,主要包括采礦業、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企業;商貿服務類,主要包括生產性服務企業和生活性服務企業。分為批發零售、現代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三個子類。
她介紹,申報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需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條件:一是位居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位置、關鍵環節或重要節點,具有較強的供應鏈組織和控制力。二是協同化水平較高,產業鏈供應鏈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帶動上下游企業互利共贏發展。三是資源整合能力較強,能夠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培育形成供應鏈綜合競爭優勢。四是重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作,持續提升供應鏈信息化、智能化和規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