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能像漫威電影中的奇異博士那樣,一秒鐘預測事件未來發展的所有可能性,并從中選出最優方案采取行動,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隨著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在物流領域,想象已經開始照進現實。9月25日,交通運輸部主辦的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上,順豐科技AIoT領域副總裁宋翔、數字孿生負責人江生沛發布了首個在物流領域大規模應用的數字孿生實踐。
順豐科技AIoT領域副總裁宋翔介紹“數字孿生技術”,攝影:趙霖萱
“數字孿生”一詞可以分解為“數字”和“孿生”,“孿生”即雙胞胎的意思。簡單來說,數字孿生就是在數字的虛擬世界中搭建一個與真實世界高度相似的孿生體,使人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和試錯代價,在這個與現實世界幾乎一模一樣的孿生虛擬世界中,驗證并優化真實世界中的各項算法策略。宋翔介紹,順豐搭建的數字孿生體中轉場,整體逼真度達到了99%以上,足以反映現實世界真實的物理情況。
除數字孿生技術,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及同期舉辦的展會上,還扎堆亮相、發布了包括百度智能云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 3.0、京東物流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等可持續交通領域新技術、新項目。
“數字孿生中轉場”讓快遞更快到家
物流和供應鏈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將具體的任務匹配合適的資源,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盡可能提升流轉的效率。宋翔介紹,截至今年6月,順豐服務超過6.25億的個人客戶和190萬家的企業客戶,在國內的車輛運輸線路已超15萬條。
“如何更快速、低成本地驗證物流運作過程的策略、算法是否合理、還有沒有更優的方案,就成為了物流行業關注核心問題之一。”他說。
在真實的中轉場中,驗證1個班次的分揀計劃需要一整天的時間,還需要現場多個工作人員協調配合、投入測試包裹,既浪費時間也浪費精力。現在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可以1天在虛擬環境中迭代驗證并優化1000次分揀計劃,實現了幾乎0成本、高質量的切換。
順豐數字孿生負責人江生沛介紹,順豐通過搭建數字孿生中轉場,高效、低成本驗證了一系列實際場景問題,如新做的分揀計劃好不好用、件多人少的情況下能否在規定時間內把快件分揀完、件量少時能否少開一臺分揀機等等。通過綜合應用基于數字孿生的運籌優化技術,平均一個城市一個月可以節省500條以上的線路,孿生推薦的網絡策略被采納率達到95%以上。
宋翔透露,目前數字孿生主要集中應用于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等領域,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應用尚處于初期階段。順豐作為物流科技的探索者,率先將數字孿生技術研發應用于物流核心場景中,打造了可視可交互、算法驗證效率提升600倍的數字孿生仿真系統,并且突破了數字孿生復制難、落地難的問題,成為了第一個在物流行業規模化研發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的企業。
大模型助力開車上路不堵車
除數字孿生技術,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上還扎堆亮相、發布了包括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 3.0、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等可持續交通領域新技術、新項目。
“交通的效率和安全,這兩者是交通最關鍵的環節。”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總裁沈抖在論壇上介紹,交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從感知、到認知、到決策、到控制的過程,傳統的人工智能在里面只能呈現碎片化應用,例如識別一個紅綠燈、識別違章等。“想要真正解決問題,需要用大模型把所有因素串聯起來。”他說。
百度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 3.0,百度供圖
他透露,交通大模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是“人和車”的問題,自然語言交互可以幫助人更安全的駕車,甚至將人從車里釋放出來。二是“車和路”的關系,路上的車輛、路況、天氣等因素,這些信息傳輸到車,車才能更好開。三是做到“全域最優”,如需要控制車流通行的時候,僅控制單個路口的紅綠燈,不足以解決整個城市交通效率問題,應該以早高峰期從出門到目的地之間所有人出行時間總和為目標進行優化,做到全局最優的控制。四是大模型能加強溝通,實現全域的指揮和調度。
舉例而言,在城市交通方面,大模型可以利用全域的感知數據,研判擁堵發生的可能性,并疊加仿真推演,生成全域信控方案,9點鐘就可以預測11點鐘哪里會堵、為什么會堵、怎么治堵并自動優化信號燈配時方案。經測算,接入百度大模型能力的智能信控可以讓通行效率提升15%-30%。在北京亦莊,主城區60平方公里布局全域信控后,路口的平均通過時間縮短了28%。
論壇上,百度副總裁、智能交通事業部總經理石清華發布了百度智能云基于大模型全面重構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 3.0。他介紹,ACE 3.0利用了大模型強大的知識壓縮能力,將車、路、云、圖的基本能力和交通全要素進行了聚合和泛化升級,打造了交通大模型,有效提升了交通感知、認知、預知能力,形成了具有領先優勢的智能交通“中國方案”。
碳能一張網讓物流更環保
本屆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期間,還舉辦了第15屆世界國際交通技術和設備展覽會。在展會上,京東物流現場展示了中國首個“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沙盤,這一沙盤基于5G、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技術建成。
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項目集成了“5G、碳中和、智能”三大要素,其技術底座是京東物流依托大量實踐和數字技術編織的5G一張網和碳能一張網。一方面通過5G一張網,實現100%設備聯網通過邊緣計算降低設備計算能耗,攜同數字化應用平臺實現高效數字孿生交互。另一方面通過SCEMP平臺(供應鏈碳管理平臺)構筑以碳排放為導向的能源管理一張網,通過建立能耗模型和碳中和模型,搭建園區全生命周期碳能監測、報告、審核(MRV)管理體系。
此外,作為國內首家設立科學碳目標的物流企業,京東物流已連續六年推進“青流計劃”這一戰略級項目,搭建了一套覆蓋運輸、倉儲、包裝循環再利用等全流程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并在打造綠色供應鏈生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供應鏈“共享碳足跡”計劃,推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形成合力,以更加精準、更低成本驅動全鏈路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