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云南昆明呈貢網點日均收件貨量約3.23萬,到2023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增長為4.03萬,同比增長23.94%,同時,在業務量和服務質量方面,網點表現均名列前茅。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昆明呈貢網點如何實現高速增長并突破業績瓶頸呢?劉玉玲表示:“市場永遠在變化,我們不能依賴過去的成功,而要分析市場環境,找到別人沒有發現的機會,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機會,逆勢突圍。”
劉玉玲正在給大家開旺季保障會議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云南昆明呈貢網點開拓市場和降低成本的經營之道。
貨量增長23.94%的背后:
需求挖掘、定向營銷
劉玉玲深知市場變化無常,為了保持穩定增長,必須不斷拓展客戶群、保證流量。她意識到傳統的汽運產品優勢正在減弱,價格下跌,網絡信心受挫。因此,她決定利用中心主推的航空、冷鏈和標快產品,提供差異化服務,吸引中高端客戶,提升品牌印象。
“要摒棄傳統的‘單靠一條腿走路’思想,要利用好中心主推的航空產品、冷鏈產品及標快產品,不斷做差異化服務,形成中高端客戶群體,加深客戶對品牌個性化、專業化、差異化、一站式的寄遞服務印象。”她表示。
云南昆明呈貢網點韓永平正在展會打包貨物
劉玉玲對當前網點的客戶進行了分析,發現大部分客戶以發送多肉植物為主。然而,由于多肉植物的發貨時間受到季節性影響較大,導致發件量不穩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深入研究了昆明市呈貢區的產業分布情況,并發現當地的化妝品市場和水果鮮花市場尚未完全開發。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她發現了市場機會,并主動聯系了總部市場營銷部的同事,獲取了當地某知名化妝品市場人員的聯系方式,建立了合作關系,以推廣中通的空運業務。
起初,該化妝品市場部通過試發的方式,每天平均發送約500票貨物給中通。經過618大促的考驗后,快遞時效投訴數據明顯下降,發貨量上升至每天平均3000票。為了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劉玉玲再次拜訪了客戶公司,并向他們推薦了標快產品。通過提供汽運價格的標快產品,并提供一周的優惠體驗,成功促使客戶開始使用標快產品。今年雙十一期間,該化妝品預計發貨量將達到35萬單。
通過對客戶需求的深入挖掘、客戶分層以及針對客戶需求進行產品推薦,劉玉玲提前制定了優惠策略,并邀請客戶試用。她始終站在客戶的角度,為客戶提供所需的產品,成功實現了信任疊加,讓客戶感受到中通的優勢產品性價比。
云南昆明冷鏈分揀倉
劉玉玲在鮮花和水果客戶處也采用了相同的策略。由于鮮花運輸要求時效性和保鮮性,恰逢云南昆明于4月1日上線冷鏈業務,她主動找到鮮花和水果客戶,并推薦了冷鏈產品。同樣地,她也提供了一周的優惠體驗服務,成功吸引了客戶。在冷鏈價格上加0.5元試用標快產品后,她實現了優勢產品的定向營銷。
目前,昆明呈貢網點新增了15個鮮花和水果客戶,每天平均新增貨量超過1.5萬件,占網點日均貨量的35%。“現在中通定期為我們進行數據分析,跟蹤處理快遞的時效和售后問題。此外,在發貨成本方面,他們還幫助我們進行貨物結構和重量段占比分析優化,讓我們從發貨端避免虧損。使用中通,我們非常放心。”從事鮮花電商的李新說道。
通過針對客戶需求的分析挖掘和定向營銷,昆明呈貢網點成功拓展了發件業務范圍,由原來的服務單一汽運客戶轉變為鮮花、食品和化妝品等對時效和保鮮要求高的航空冷鏈客戶。
經過2023年上半年的努力,發件業務同比增長了23.94%。
直鏈配送降本、到邊到角增收:
網點省了,小哥賺了
2020年12月,昆明呈貢網點投入安裝一套自動交叉分揀線,節約操作時長1小時,操作效能提升75%以上,極大提升了整體時效,降低了運營成本,這也為后續末端直分直鏈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1年是云南中通末端變革元年,在以前,末端門店運營成本及運輸成本是市區末端生存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運輸成本端來看,以往每個末端都需要配備駕駛員及車輛,這不僅增加了末端的派送成本,且人員穩定性、時效都無法把控,導致末端網點風險較高。
為解決這個問題,劉玉玲意識到“直鏈配送必須要成立了”。在后來的降本增效中她改變思路,決定從單獨的配送車隊,變成操作+配送,這個模式也在2023年下半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末端門店形象標準化 降低門店運營端成本
直鏈配送是指,在自動交叉分揀線已做“直分”基礎上,網點安排車輛、司機直接為承包區送貨。 原本是承包區請一個司機開車到網點接貨,按件提成,1個月要支付司機近萬元。直鏈配送后,由網點直接安排車輛送貨,承包區每票可節約0.1元,一年就可節省近5萬元。
目前網點配備了八輛車,覆蓋了55個末端驛站,一級網點人工成本節約了近18%。在昆明呈貢實力錦城店,站長謝經思一邊從面包車上卸下一件件快遞,一邊招呼著到驛站取貨的居民。謝經思是江西人,自2015年起在昆明從事快遞行業。他從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做起,如今擴大到240平方米。店里設置了自助取快遞設備,還提供百貨、社區團購等服務。
“沒做直鏈以前,我們每月要給駕駛員的費用是一萬多塊,做了直鏈之后,每個月能省4000-6000元,空出來的時間和人員還可以做差異化服務”。談起現在的經營狀況,快人快語的實力錦城負責人謝經思難掩心中興奮。
在網點端,劉玉玲采用直鏈配送幫助承包區降本增效,在小哥端,則通過到邊到角政策調整讓小哥增收。
向龍是昆明呈貢惠蘭園店的快遞小哥,目前日均發件150-200票左右,其中到邊到角政策實施后新開發的小淘寶及小電商客戶占比60%左右,除成本外,每月利潤達12000左右,相比原來多了一倍。“總部推行到邊到角,引導我們多發件,給我們足夠的保障,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也更加的充滿信心,目前我們能發貨、敢發貨”。
到邊到角政策沒執行以前,大部分末端在快遞方面的收入僅限于派件和少量收件,到邊到角實施后,通過公平透明的價格競爭,實現了末端業務員中小業務的全面開發,增強穩固了網絡攬收市場的同時,末端業務員也實現了攬收端增收。
末端變與不變:
以精益提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2021年,在云南省管理中心的帶領下,劉玉玲把網點經營的重心放在“提升管理效益,加強末端建設,降低末端運營成本”上,“末端的生存能力越強,我們一級網點的穩定性才會越強,末端是一級網點向上穩固發展、末端站點自身向下降本增收的基礎,我們成立運力小組、直鏈賦能、商業賦能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推進的。”
在劉玉玲看來,派送問題、人員穩定問題、差異化服務問題一直是末端網點面臨的主要問題。“同一區域內的網點都存在送貨上門,上門取件問題,大家都有快遞員,那為什么不能共享資源呢?那就拿出一個網格區域,實行運力小組解決區域內相同類型的業務”。
運力小組司機正在裝貨
于是,昆明呈貢網點對此做了末端調整規劃,成立片區運力小組,解決站點派送問題。同時,運力小組服務送貨上門的客戶,還可以向客戶推薦公司最新產品,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擴大區域內散件和小電商的攬收市場。
“成立運力小組以后,我們不僅漲工資了,工作相比以前還更輕松了”,惠蘭園片區運力小組成員說。
在劉玉玲看來,運力站的成立,不僅提升了送貨上門客戶的口碑,自提點也可在及時處理問題件的同時,提升服務質量、降低門店罰款,增加收件利潤,實現“用門店養門店”。
對一級網點來說,隨著派件量遞增,單票成本降低,能夠將門店從成本項轉為利潤項,達到末端和一級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