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杭州拱墅區光芒巷內,偶爾有風,卷起幾片落葉。
光芒巷的盡頭,中通快遞杭州建國路網點門口,停著幾輛快遞電動三輪車。
網點負責人陳繼超坐在門口小板凳上,正準備和記者打招呼,電話先響了:“哪個快遞?你把單號報我們一下……”
旁邊籠子里關著他的兩只泰迪小狗,看到有人過來,小尾巴搖得歡快。
“一只叫年糕,一只叫叮當。”說到小狗,陳繼超表情柔和,“我女兒喜歡。”他是杭州本地人,在建國路片區長大。
快遞小哥正在分揀。阮西內 攝
11月1日,“雙十一”付尾款后的第一天,我們在這個被看做雙十一運輸“末端”的網點,記錄了陳繼超們忙碌的一小時,也記下了他們各自的“密碼本”,難得喝到的奶茶,和對遠方家人的惦記。
14:30丨難得的清靜時刻,喝一杯奶茶
莊迪坐在自己的快遞車上,左手拿著奶茶,右手刷著手機。
“奶茶?他給買的。”莊迪指了指陳繼超。
從事快遞行業七八年,莊迪也經歷了好幾次“雙十一”。“現在不像往年集中在哪幾天。”他說,如今活動周期變長,工作量也相對分散了。
雙十一期間,他所負責的區域每天大概有七八百個快遞,平時則在500左右。
快遞量增加,工作時間也多了兩三個小時。
“你送得多,肯定就賺得多嘛!”這個福建來的男子獨自在杭州打拼,老家有兩個孩子,一個17歲一個9歲。“賺的錢大多給了家里。”他說:“發工資的時候最開心!”
給莊迪買奶茶,陳繼超還有點不好意思:“反正我也要喝的嘛,多點幾個,這都是將心比心的。”
網點內準備的泡面。 阮西內 攝
不止奶茶,網點內,供快遞小哥休息的沙發旁,擺了好幾箱泡面、沙琪瑪、餅干等,“其實平時也有的,最近多備了點,就怕誰忙起來沒空吃飯。”陳繼超說。
這是1小時內,唯一能“逮”到快遞小哥多聊幾句的時候。
14:40丨每天14000個快遞,得靠“密碼本”迅速分揀
“車來了!”安靜的網點內,突然響起吆喝聲。
坐在各處休息的小哥們迅速站起,走到各自位置。
一輛小型貨車倒車,停在傳送軌道前。一個個快遞,從車上卸下,跟著傳送帶運到各個網格口前。
胡斌斌就站在一個網格口內,看著快遞單號上的數字,他快速分揀出自己負責的片區。“這個數字代表杭州,這個數字是建國路片區……”
快遞單號上數字背后仿佛有一個“密碼本”,胡斌斌稍微看一眼,就能把自己負責的幾個區域“眼神掃描”出來。
胡斌斌在分揀快遞。阮西內 攝
“很快的,第一年干的時候,一個星期左右就熟悉了這些代碼。”他表情淡定,“這不值一提,熟能生巧唄!”
不過,他更想說:“最好不要過雙十一。活太多了!”
這幾天,胡斌斌的工作量是平時的兩三倍,從早上5點一直要忙到快遞都送完,也就等候貨車的間隙,能休息一會兒。
陳繼超估摸著,等過一兩天,快遞量會成倍增加。
“光我們建國路網點,預計雙十一高峰期的快遞量,每天會在14000到16000個的樣子。平時我們網點是7500到8000個。”
平時下午五六點能差不多忙完,雙十一期間,到晚上9點10點更是常事。
中通快遞建國路網點共有29個人,都是長期服務的快遞小哥,暫時沒有找臨時工。
“今年人手還比較充足,忙的時候就都上唄!我省點錢,他們也多賺點。”陳繼超說,“雙十一也是小哥們賺錢的主要時間,工資會比平時增加20%左右。”
有條不紊的分揀在繼續,小哥們拿著設備掃碼,快遞物流信息實時在后臺更新。
不到10分鐘,一車貨卸完,按照片區放在地上或者編織袋里。
15:00丨驛站要新增供應,電瓶要2個才夠
裝好的貨,會被送至建國路片區的驛站和小區。
中通建國路網點有10多個驛站,輻射了周圍一帶。網點有幾位小哥,就駐扎在驛站里,將網點運輸過去的快遞分類,等待買家前來領取。
前幾天,建國路網點又新鋪設了一個快遞驛站,“為了雙十一,緊急開起來的”。還有些驛站新增了快遞架,方便更好置物。
陳繼超晚上布置好驛站后,拍了張照,嶄新的貨架在燈光下呈現藍色,冷色調的照片,頗有“暴風雨前的寧靜”之感。
他說:“不開驛站的話,送件很困難。”這個網點輻射的片區里,多為老小區,驛站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快遞員“送貨爬樓的雙腿”。
章宇偉正在將分揀出來的快遞搬到車上。阮西內 攝
章宇偉裝的這一車快遞,就要送到附近的驛站,“得碼得相對整齊一點,一般一車可以裝400個快遞。”
剛剛分揀出來的快遞,有些放在地上某個小區塊,有些被裝進顏色各異的編織袋里。傳送帶旁幾個已裝滿的橙色編織袋,就是章宇偉要帶走的。
看著還有些在地面的零散快遞,他又掏出油性筆,按照“密碼本”寫上收件人信息,方便客戶更清楚地看見。
又一輛快遞車精準地倒車在運貨處,一名快遞小哥“嗖”地從座位竄下來,直奔他負責的編號片區。“我叫羅成。”
“羅成?《隋唐英雄傳》里面那個羅成?”記者問。
“對,就是那個羅成!”他一邊搬著貨,一邊笑著回復,和那個不茍言笑的“冷面寒槍俏羅成”很是不同。
羅成接過去的快遞除了要送到驛站,還要送到小區里,有些客戶也會要求送貨上樓。他搬過最重的快遞是50公斤,“那個人買10袋大米,真的很重的。”
除了載滿車的快遞,羅成帶走的還有一個剛充滿電的電瓶。
網點里有個電瓶充電柜,電量用完了,快遞小哥們就來更換,能量滿滿后再出發。
雙十一期間,羅成每天2個電瓶才夠用。
15:20|出發、打掃……又回到最初的寧靜
一輛輛快遞電瓶車往外開去,傳輸軌道也漸漸停歇。
這條約100米長的傳送帶,一端足有一人高,其余的則是半人高的高度。矮的這一段早幾年就有了,高的這一段則是去年新加的。
傳送帶摩擦力足夠大,即使從低位傳到高位,快遞也不會散落,而是能穩穩當當送到貨車車廂內。
小哥李少華在碼放快遞。阮西內 攝
一位大伯走來走去,搬著紙盒子、鐵架子。陳阿姨也在旁邊看著,隨時準備搭把手,“我是陳繼超的丈母娘,那是我老公。”
女婿雙十一忙,已經是他們家的常識了,每年雙十一,他們都會從溫州老家過來,幫著帶孩子、做做飯。
看著女婿忙里忙外,老兩口很是心疼,“第一年干快遞,雙十一他凌晨5點就起來了,要忙到半夜一兩點才回來睡覺。去年還好,大概夜里12點就回來了。”
不過陳阿姨也有點驕傲:“他現在越來越熟練了。”
15:30左右,剛才吵吵鬧鬧的的網點,又回到了一小時前的安靜。不同的是,原先停在這里約20輛送貨車已陸續駛出小巷。
環衛阿姨拿著掃把在門口打掃,她說:“最近這邊的垃圾也多了不少。”
沒有了快遞車的阻隔,秋天的風更是肆意地穿了進來。收拾好網點的東西,陳阿姨和老伴兒準備去接孩子,陳繼超接了個電話,又跑了出去。
此時,你的快遞快到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