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促正在進行,黑龍江林口中通網點也迎來了件量高峰。“11月以來,我們網點每天進港貨量相較平時提升了30%,出港也增加了好幾百票。”看著增長的貨量,網點負責人劉立柱心想“今年這錢花對了!”
9年前,劉立柱和妻子開始經營林口中通網點。創業初期,網點只有4個人,妻子負責客服,劉立柱和另外兩名快遞員則每天騎著三輪車去送件、跑業務,每天經手的包裹也就四五百票。當時的他不會想到,自己這個位于東北小城的縣級網點每天進出港快件會超過1萬票,更不敢想會為此投入100萬配置自動分揀設備。“當時不敢想,如今做成了,也做對了!”劉立柱坦言。
劉立柱(右)和客戶在一起
一個東北縣級網點,如何做好能力建設、末端建設,劉立柱做對了什么?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走進林口網點,探索他的經營之道。
能力建設,實現降本增效
林口縣的發貨主要以食品為主,目前發貨量最高的是大鵝、煎餅等品類。“這類產品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鮮,但依然存在變質風險,客戶對時效往往比較嚴格。”劉立柱說。為了切實解決時效問題,2020年,劉立柱先后耗資近90萬元購買了三輛班車自營直跑哈爾濱轉運中心,讓快件更快從網點轉出;在對接客戶方面,劉立柱安排員工當天訂單當天取貨,全力保障快件到首中心的時效。
隨著貨量的上升,劉立柱發現了第二個痛點:分揀成本居高不下。為進一步提升網點分揀效率,今年8月,劉立柱投資100萬建設了直線交叉帶分揀設備,同時對場地和輔助流水線進行了改進。投建交叉帶之后,進港快件的分發效率有了明顯提升。以前業務員需要早晨6:30上班分揀,8:30才能出門派送,光分揀就要近2小時。如今有了自動分揀設備,分揀時間縮短到40至50分鐘,業務員可以7點才來上班,8點就能出門派件,上班時間推遲半小時,派送早出發半小時。“不要小看這一個小時,快遞員有了更多時間休息,也有了充分的時間去收件,不僅提高了業務員的收入,還減少了分揀人員的成本。”劉立柱說。
末端建設,小哥穩定增收
林口縣屬于山區,派送難度較大,派件成本較高。劉立柱籌建末端想法非常迫切,2018年,他著手末端門店建設,“先開一家,再逐步推進,門店就以一個月一兩家的進度慢慢開起來了。”劉立柱說。
圖為張海晶正在整理貨架
快遞員姚明明、張海晶夫妻,王宗強、毛偉娟夫妻就是在他的倡議下,分別開起了自己的末端門店,每家門店的收入由“派件”“收件”和“商業附加”構成,夫妻倆的收入比之前至少增加了3成。
姚明明、張海晶經營的兔喜門店,除了快件攬派外,還兼具社區商業功能,每天超市的營業額在400元左右。
像這樣的夫妻老婆店在林口縣還有不少。“林口縣目前有超過120家末端兔喜,其中村站就有百余家。如果沒有這些末端,我的派件壓力非常大。”劉立柱介紹,“這些門店中,70%由業務員夫妻自主經營;20%在掌握主控權的前提下對外承包;少數件量較小的區域,我們采取與超市、理發店、彩票站合作模式。”為了降低快遞員的投遞困難,劉立柱還鼓勵他們在一些快遞量較少的小區自建快遞柜。這樣一來,派件成本顯著下降,快遞員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
2021年10月1日,林口世紀鼎城兔喜門店開業,劉立柱團隊在門店前合影
快遞員的收入問題,劉立柱時時放在心上。自從總部推進“到邊到角”政策以來,為了鼓勵快遞員攬收快件,劉立柱制定了一系列規則,根據每個區域情況的不同,設定合理的攬件基數,在此基礎上,增量部分給予每公斤1元的攬件返利。
“現在,業務員月收入破萬是常事。”在增量返利的激勵下,業務員的攬件積極性明顯提升,若是自己還經營一個兔喜門店,個人的月收入能比純派件員高出近50%。此外,掌中通APP的廣泛使用,讓業務員能清晰了解到自己的收入,增加了網點和業務員信任,業務員也能更好地發展客戶。
多年來,劉立柱始終堅持以客戶為先,堅持不懈提升服務質量,網點服務質量排名常年在省區位列前茅。正是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讓他和妻子最終做成了這份事業。“一路走來,中通給了我一切,老人接到城里,在林口買房,孩子在縣城上學。”劉立柱說,未來,他依然會堅定跟隨中通的腳步,他相信,做快遞就是要堅持,堅持就會有收獲。
多年苦心經營,林口網點收獲了不少集團和省區給予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