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到2025年底,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全面建立,電商、快遞行業經營者快遞包裝減量化意識顯著提升,大型品牌電商企業快遞過度包裝現象明顯改善,同城快遞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比例達到10%?!?/p>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需要生產企業、電商、快遞公司、消費者等一起參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strong>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悅說。
快遞包裝“瘦身”和廢舊紙箱循環利用成效顯著
11月12日,國家郵政局網站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52.64億件,同比增長23.22%,日均業務量是平日業務量的1.4倍。
快遞包裹數量迅速增加,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大量包裝廢棄物,由此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引起各方重視。
為了讓包裝循環利用,從2022年開始,中國郵政返箱行動在多數網點設置了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用于回收包裝材料,免費提供給客戶二次使用;菜鳥驛站、韻達、申通等公司啟用了快遞包裝回收臺,讓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指引消費者留下快遞包裝領取環保金。
為推進包裝綠色化,京東在生鮮業務推廣全生物降解包裝袋,中通與第三方合作生產了氧化和微生物雙降解的綠色包裝袋。為促進包裝減量化,快遞企業采取電子面單、膠帶“瘦身”、印刷減量等方式。
為了讓消費者深入參與,有快遞企業推出“包裹的旅行”活動,用戶通過小程序下單寄件后,可參與互動任務獲取相應的“減碳能量”,活動頁面生動展示了快遞物流在倉、運、配各環節實現綠色低碳的具體舉措。
如今,快遞企業紛紛在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使用等方面下功夫。部分快遞包裝明顯“瘦身”,廢舊紙箱回收和再生利用成效顯著。
為了讓多部委、全行業、上下游協同發力,《行動方案》部署了快遞包裝減量化專項指導、電商平臺企業引領、快遞包裝供應鏈綠色升級、可循環快遞包裝推廣、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和處置、快遞包裝監管執法和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主題宣傳等七大行動。
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尚須完善
目前,快遞包裝浪費等問題仍具有普遍性,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尚在探索完善。
在法律層面,快遞包裝屬于固體廢物,應如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和減量化?“2020年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條從商品的生產設計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3方面,原則性規定了生產者、電商和快遞企業、政府和消費者4類主體的義務和職責?!壁w悅說。
首先,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制造者設計制造產品和包裝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清潔生產促進法》對此的具體要求是“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應當考慮其在生命周期中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優先選擇無毒、無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企業對產品的包裝應當合理,包裝的材質、結構和成本應當與內裝產品的質量、規格和成本相適應,減少包裝性廢物的產生,不得進行過度包裝”?!豆腆w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了政府的標準制定職責,“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經濟和技術條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狀況以及產品的技術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準,防止過度包裝造成環境污染”。
“盡管如此,當前國家僅出臺了適用于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的相關標準,而對于何為快遞行業的‘過度包裝’,目前尚缺乏相關標準?!壁w悅說。
其次,在流通環節方面,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電商、快遞和外賣等行業企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此外,《民法典》中也在合同編中規定了舊物回收義務。趙悅認為,這意味著未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法規強制規定履行舊物回收義務的,可能需要同時承擔違約責任和公法責任。
此外,《循環經濟促進法》第十五條規定,生產列入強制回收名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企業,必須對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負責回收。然而,快遞外包裝是否屬于強制回收的范圍?鑒于國務院尚未制定相關名錄,而《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快遞暫行條例》主要是對于回收行為作一些鼓勵性的規定,對快遞包裝的篇幅有限,當前在立法上存在著銜接空白。其中,要尤其注重壓實電商平臺的責任,引導鼓勵其建立綠色物流報告制度。
最后,在消費環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還指出,“國家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公眾對綠色快遞的理解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號召消費者積極參與快遞包裝回收,增強循環使用、節約減量的意識,主動選擇綠色快遞、循環消費。同時,電商和銷售平臺要賦予消費者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比如,購買快餐是否需要簡易包裝,如果消費者愿意承擔一定的風險,物流費用可以更低等。
檢察機關可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
在保障措施部分,《行動方案》提出,檢察機關依法對快遞包裝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履行公益訴訟法律監督職能。
“《行動方案》中最高檢是很重要的啟動方、參與方。檢察院作為公益訴訟人、法律監督方,對于過度包裝問題,完全可以提起公益訴訟?!?/span>趙悅說。
記者注意到,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執法檢查中,重點關注了快遞等行業包裝物的設計、生產及回收利用等情況,要求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配合執法檢查,共同開展監督。
同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線索進行以事立案,副檢察長張雪樵擔任專案組組長,啟動檢察公益訴訟程序,以個案辦理推動機制建設,促進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2023年伊始,全國檢察長會議對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其中一項是總結、深化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公益訴訟專案成效,推進相關機制建設,并明確“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專案,按照同級監督原則,最高人民檢察院可直接立案,四級檢察院上下聯動、一體化辦案,推動問題有效解決。
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最高人民檢察院協同國家發改委、國家郵政局等職能部門共同發力,聚焦郵件快遞包裝污染環境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現場調查、座談調研、量化評估等舉措,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加快完善配套治理機制。重點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督促協同作用,從維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出發,參與可循環快遞包裝規?;瘧迷圏c工作和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棄物治理專項行動,與多部門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理路徑,加快問題解決,推動預防性公益訴訟實現從“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最佳狀態,為上下游主體共同參與開展全鏈條治理、促進新興業態規范有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檢察機關、社會公益組織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無論是基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還是基于環境保護的角度,都可以進一步關注和加強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司法監督,發揮更大作用。”趙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