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5日舉行的第六屆物流與供應鏈平臺發展年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3中國物流平臺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網絡貨運為代表的物流服務平臺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對于服務經濟循環、提高運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共有3069家網絡貨運企業,接入社會運力798.9萬輛車、駕駛員647.6萬人。2023年全年共上傳運單1.3億單,同比增長40.9%。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物流運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行成本高”。物流與供應鏈平臺,特別是網絡貨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運輸組織方式,有效促進了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表示,從“層層轉包”轉變為“直采到車”,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運輸組織效率。此外,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匹配效率和車輛周轉率,并優化了運輸路徑,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進了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
根據《2023中國物流平臺發展報告》,超過70%的平臺型物流企業運輸貨物品類,涉及礦產、建材以及煤炭等大宗商品運輸業務,業務占比高于傳統物流企業,表明平臺型物流企業在大宗商品運輸方面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具有較大的資源聚集優勢。此外,與2022年相比,從事快遞電商產品及冷鏈運輸的網絡貨運平臺比例有所提高。
另外,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開展的網絡貨運平臺A級企業評估工作統計,企業營業收入中運費收入占比超過95%,網絡貨運企業收入構成單一、盈利能力不足問題比較突出。專家建議,網絡貨運業態亟需模式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物流服務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