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到付快遞變廢紙?全國1萬多家單位共計被騙28萬多元?

來源:法治網 2024-04-03 15:14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看到快遞盒上的“重要信息”“重要文件”“務必簽收”你是否會心頭一緊,著急打開?殊不知,已經落入騙子提前設好的圈套當中……


近日,據荔枝新聞報道,江蘇某公司經理彭某花25元簽收了一份到付快遞,快遞單上備注“貴公司商標審定公告,為避免遺漏重要信息,請務必簽收,拒簽視為送達”。然而,當他打開時,卻發現里面只有一張紙,內容是網上公開可見的公告信息。


彭某報警后,警方很快將嫌疑人趙某抓獲。經查,趙某以公司名義簽訂了批量發送快遞、代收貨款的協議,隨后從網上下載大量單位的商標初審公告,郵寄給申請單位,并收取快遞費和貨款費,不到2個月,騙得全國各地1萬多家單位共計28萬多元。目前,趙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


1712128496314742.png

圖源:網絡


假冒重要信息,要求快遞到付。這樣的新型詐騙手段近年來已多次被媒體曝光,對于詐騙者為何會屢屢得手,《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高界鵬凱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張仲凱律師分析認為,在此類以快遞為媒介的新型詐騙行為模式中,行為人往往對快遞行業比較了解。


首先,行為人本人或通過其安排的人員與快遞公司簽訂服務合同,以較低的運費大批量發送快遞,再由快遞公司代收高額快遞費用,從而形成快遞費差價。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被害人支付快遞費并不是直接交付到行為人手中,而是支付給快遞公司,再由快遞公司依據此前簽訂的快遞服務合同,向行為人支付超出合同約定的快遞結算費用。


其次,行為人通常會先找到幾家快遞公司,通過更換快遞文件上的提示詞,調整快遞費金額等方式進行“測試”,從而選定簽收率高的特定行業或領域,如前述案例中提及的商標領域。


再次,行為人通過網絡獲取目標對象的公司名稱、地址等信息,再集中大批量發送快遞,坐等被騙公司支付快遞費。最后,依據此前與快遞公司簽訂批量業務合同,獲取快遞費差價。


事實上,近年此類因快遞單假冒信息從而實施詐騙的案例時有發生。此前,湖南田某也收到過一份標注“重要文件”的“貨到付款”快遞,以為是公司發的,沒多想便簽收了,打開包裹發現“商品”竟是幾張廢紙。他給發件人打電話,卻一直聯系不上。再查詢快遞單號,發現單子上的寄件地址為北京朝陽,實際卻是從湖南岳麓發出,這才意識到遭遇了“快遞到付”的詐騙陷阱。


此外,據媒體此前報道,自去年5月以來,多地網友都遭遇了類似騙局。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會接收大量快遞,有時想都沒想就簽收了,結果拆開后發現空空如也。據網友們反映,這些快遞大多是三無洗發水、香水、首飾品等,成本只要幾塊錢,有時索性是廢紙,但貨到付款的價格卻要幾十元。


對此,張仲凱律師指出,此類新型詐騙手段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影響快遞行業的誠信發展。他表示,造成收件人快遞費的損失,雖然單次單件的快遞費不高,但此類新型詐騙模式通常會向大量目標對象發送快遞,合計起來的快遞費數額巨大。因此,對于實施此類新型詐騙手段的行為人而言,將面臨被追究詐騙罪的刑事責任。


另外,根據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明知他人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活動仍配合提供快遞服務。因此,對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而言,當簽訂批量快遞服務的客戶,大批量發送可疑快遞時,快遞公司有責任進行核實。


為有效應對此類新型詐騙行為,張仲凱律師建議,應首先加強行業自律,健全快遞公司的自查機制,提升快遞公司的甄別能力。其次,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對于配合實施此類詐騙行為的快遞公司或工作人員,應依法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對涉案快遞公司也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再次,完善相關行業或領域的個人或公司信息保護機制。例如,前述案例中申請商標的公司,在發布商標初步審定公告時,隱去申請公司的關鍵身份、地址信息,從而確保該信息不被惡意利用。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提到,由于快遞運輸的鏈路很長,包裹層層經手后才能抵達用戶手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目前,不止快遞協會及快遞企業,國家相關部門和機構也在關注這一課題。除了快遞實名制外,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相應管理辦法后續也有望陸續出臺。


“還要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升全民的維權意識,在接收快遞時,能夠及時核實寄件人信息,對于可疑快遞,務必開箱查驗,尤其是到付型快遞,務必謹慎付款。”張律師說。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