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前就是太好高騖遠了,要是能夠靜下心來,腳踏實地一點,我建議你干快遞試試!”朋友語重心長地對劉洋說。
劉洋,河南駐馬店人,畢業后先后從事過電商、零售批發等行業,也開過實體店,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我當時垂頭喪氣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干啥都不行。”就在劉洋萬念俱灰之際,從事快遞行業的朋友建議他考慮一下快遞。
2019年8月,劉洋接手了河南駐馬店關王廟鄉的圓通媽媽驛站。這一次,他不想再失敗了!
“當你邁出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雖然一開始,這家驛站每天只有200來票件,甚至連40平米不到的場地也是臨時租來的,但在劉洋看來,總算是有份活可以干著,心里踏實。
近年來,圓通河南省區大力推進終端建設,總部和省區終端項目組在調研中來到關王廟鄉媽媽驛站。這一次,劉洋的快遞事業迎來了轉機。
“當時未改造前的門店確實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快件隨意擺放,貨架順序也不合理……”劉洋回憶起來有些不好意思。在調研中,圓通河南省區終端負責人細致介紹了總部和省區的終端政策,并分享了網絡上做得好的驛站運營模式和經驗。“終端是連接客戶最直接、最頻繁的點位,也是提升快遞服務質量的有效抓手,總部和省區都會不遺余力地支持你們,你就放手大膽去干吧。”該負責人說道。
吃了定心丸的劉洋一下子“大膽”了起來。他先后走訪了駐馬店多家同行快遞驛站,決定對自己的驛站來個徹頭徹尾的“大升級”。“一定要把我們的驛站門店打造成當地最好的。”他暗下決心。
說干就干,劉洋首先是對驛站進行了裝修布局,門店形象煥然一新,場地整潔衛生;然后,更換了部分貨架,給每票快件錄入序列號,并按照數字順序有序地擺放快件,并采購了出庫儀、監控等設備,讓客戶取件方便又高效;最后,他說服自己的愛人過來幫忙,重點提升服務質量。“我愛人原來在電信公司做過客服,有底子,再說自家的店,肯定更上心。”
目前,劉洋的驛站覆蓋關王廟鄉18個大隊,客戶主要以老年人居多。讓劉洋自豪的是,他的驛站不僅方便了居民收取快件,這里也成了教會“老人如何使用手機”的臨時教學點,讓他們體驗到了網購的便利和樂趣。
“最開始,老人們大部分都是來取子女從外地寄來的包裹;后來,慢慢學會了網購,自己下單,但遇上不滿意的商品,退貨對他們來說就比較困難,流程復雜也沒人教他們。”于是,劉洋和愛人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直到教會為止。
因為服務周到,當地越來越多的居民都主動要求把快件放到驛站,目前劉洋的媽媽驛站日均業務量,跟剛接手時相比,增長了7成左右。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急客戶所需,想客戶所想,劉洋在驛站門店內設置了一塊獨立的區域,免費提供雨衣、雨傘,熱水等便民物品;同時不定期舉辦各種營銷小活動,比如寄快遞送冰激淋、鑰匙扣等小禮品。活動期間,劉洋的驛站成為鄉里最熱鬧的場所之一。
在劉洋看來,經營好一家驛站,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地做好服務。“快遞是服務業,跟鄉親們打交道,你臉色不好,他們第二天就不來寄件了,一定要大爺大娘地喊,要熱情,嘴巴得甜……”
服務升級后,劉洋的媽媽驛站的寄件量也翻了好幾倍,服務質量在省區內的媽媽驛站排名前列。
下一步,劉洋計劃進一步加大“快遞+商業”的布局。“我已經想好了,要在店里增加一臺烤紅薯機,特別是冬天到來時,那紅薯的香味,肯定能吸引不少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