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跨境物流“風起” 快遞出海邏輯生變 “柔性”“韌性”齊肩并進

來源:封面新聞 作者:雷強 2024-04-12 10:03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在中東地區下單一件中國的商品,5天時間,這件商品將漂洋過海送達用戶手中,時間相比以前縮短了一倍。近幾年,越來越多產自中國的商品,正搭車中國的跨境快遞鏈路,面向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一個巨大的新增市場在對中國賣家敞開,在其背后是正在崛起的物流能力。伴隨著國內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作為跨境電商“搭子”的跨境物流,正在加速重構,跨越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不僅被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還被列為了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之首。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爆發,帶來了產業新變革。在萬象求“新”的發展征程上,物流之變如何體現?智慧物流與新質生產力之間有怎樣的內在聯系?物流企業又是如何以新技術推動新生產力實現跨越進階的?


1712888396313294.png


4月初,新經濟·再出發探訪小組來到長三角地區——浙江杭州,在菜鳥跨境物流倉,尋找中國快遞跨越山海,走出國門的“新門道”。


技術變革

重構物流發展新基礎


浙江杭州,全球領先的電商生態體系——阿里巴巴誕生于此。2013年,從該體系中孵化而出的菜鳥,開啟了物流業務。由于脫身于阿里電商業務,菜鳥自誕生之初,就具備得天獨厚的電商和科技基因。


2014年,菜鳥率先在中國推出標準化電子面單系統,不到三年時間推動中國物流行業包裹數字化率從不足5%提升到80%以上。菜鳥的數字化創新基因,在與電商的融合發展中,得到進一步的彰顯。在阿里巴巴龐大的電商生態中,菜鳥主攻平臺物流價值鏈,用其數字化、智能化能力為阿里生態體系參與者提供創新技術、工具、洞察及標準。


十年前,菜鳥的能力更多在于解決平臺的物流問題;十年后,羽翼漸豐的菜鳥已經跨越山海,在中國物流出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今年3月,菜鳥聯合速賣通再次升級“全球5日達”,讓歐美、中東等國家的消費者也能享受跨境“閃送”體驗。


回看物流出海,究竟是如何將優質的中國物流速度“卷”向海外的,深耕跨10年之久的菜鳥逐漸找到了秘訣。


記者走進菜鳥杭州集運2號倉,整條數字化產線正為這批次即將發往國外的快遞,進行分拆和并包。


“每個包裹上有一個電子面單,在中樞大腦的調配下,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消費者的快遞包裹,經過產線上的智能化設備,包裹會準確流轉到相應的停留位置,再由分揀員合并打包,坐飛機出國。”菜鳥集團國際快遞事業部產品與流程運營師張夜梅告訴記者,菜鳥國際物流分為ABCD4個階段,杭州集運2號倉負責的就是A階段的首公里攬收和集貨分撥環節。


在倉內,記者看到,所有入倉的包裹被分揀員放上傳送帶后,到最后分揀員重新合并打包出倉,整個流水線上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操作。簡單地說,整個倉的是讓攬收回來的包裹,利用自動化手段,快速分揀和再并包。


張夜梅介紹到,集運2號倉的所有包裹都是發往國外,倉內采用了全自動分揀機、全自動輸送線、智能播種設備、RFID、小包流水線、智能終端設備等設施設備,結合菜鳥自研開發的自動集包功能等數字化產品,實現了倉內作業的自動化、智能化。


1712888439316194.png


張夜梅主要是負責整個倉的軟件系統部分,“簡單總結,我的工作就是保證系統良性運轉,利用數字化手段縮短包裹從入倉到出倉的使用時間。原來需要12小時內處理的訂單,現在我們可能8小時就處理完。”


行業之變

打造國貨出海新鏈路


近年來,阿里、拼多多、京東、字節跳動等電商平臺加碼跨境電商業務,競爭不斷白熱化,平臺不斷給自家平臺商家推流,跨境電商正展現出強勁的活力。


隨之而來的跨境物流,也開始風起云涌。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6%,占外貿進出口比重達5.7%。據最新出爐的2023年全國快遞“成績單”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320.7億件,同比增長19.4%。其中,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0.7億件,同比增長52%。


跨境電商掀起一陣物流出海“東風”,越來越多快遞企業開足馬力,依托跨境電商,搭載快進物流出海挖掘新商機。


一時間,出海這陣商業新風,對物流企業內生創新動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最直接的例子,眾多跨境物流企業進行多種智能化供應鏈升級,以提升服務質量與時效。


菜鳥集團物流科技事業部國內分撥自動化業務總監安永文告訴記者,菜鳥一直圍繞著自動化、數字化供應鏈、物聯網等物流科技進行創新研發。“我們在集運倉首次導入了直線分揀機、閃電播和半自動供包臺設備方案,全倉RFID方案也首次實現設備與實操系統的全面迭代,做到大包運輸軌跡全程可視化監控。新構造的電子地圖算法模型可以進行全倉路徑優化。”


在安永文看來,新技術、新方案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支撐國貨出海,讓倉儲物流作業能夠更加智能、高效、降本,從而達到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的目的。


談及最近被廣泛提及的新質生產力話題,在新技術賦能智慧物流上,安永文有自己的思考。在她看來,關鍵還是落在新和質上,用新的生產工具、新的科技能力、新的生產要素,讓服務、產業、經濟發展在質量上實現升級。“以物流行業為例,作為經濟的經絡,傳統的方式可能就是堆砌人力、到處是‘跑冒滴漏’、部分環節成本高企,但是通過應用創新數字供應鏈可以讓客戶更精準地進行管理,用自動化可以幫助客戶實現降本增效,作業人員壓力小了,服務質量也更好了,企業可以更精準滿足市場需求了。”


“柔性”“韌性”齊肩并進

發揮超大網絡優勢 帶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自2023年起,出海成為了物流巨頭們的新“游戲”。在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在海外市場,物流巨頭們正迎來新的機會。在這場海外競技賽中,企業們鉚足馬力,各出奇招,創新制勝,紛紛選擇用“數字化”破局。


此前,菜鳥CEO萬霖曾表示,菜鳥國際化采取的是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數智建設“軟聯通”相結合的戰略。其中,軟聯通是指菜鳥在海外布局的智能分撥系統、智能合單、數字清關、無人叉車等軟硬件能力。


不難理解,數字化解決方案越高效,物流效率便越高、成本越低。同時,數字化也是解決語言溝通難題的重要方式,數字化能力也可以快速在全球不同地區復制。


1712888470991578.png


在新技術蜂擁而上的背景下,智慧物流企業如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在既有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智能化能力基礎之上,企業能夠發揮超大網絡規模帶來的優勢。比如如何融通超大物流網絡及電商數據,進一步提升優化算法的效率,充分應用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并同時增加預測預知能力。將自身數字化能力和方案惠及更多中小物流企業,帶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另外,還可以將國內物流行業的經驗進一步擴展至國外,幫助增加我國跨境電商的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下探到實際的生產運用場景,對于智慧物流企業,崔麗麗認為還需要具備“柔性”和“韌性”兩大特質。她進一步解釋到,柔性是能第一時間應對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比如提升物流送達效率、終端服務體驗,充分運用現有物流網絡發揮最大效能,以及順應跨境電商發展進一步高效延伸物流網絡。韌性是組織內部的抗壓、抗摔打,應對外界變化的內部穩定性,能夠進行快速調整和資源配置的能力。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