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我市印發《推進“郵運通”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和《重慶市加快建設西部國際郵政快遞樞紐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加快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郵運通”服務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到2027年,具備條件的區縣實現“郵運通”全覆蓋,初步形成西部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5月30日,市交通運輸委組織召開宣貫推進會,對上述“兩個文件”進行解讀,并部署具體實施工作。
▲2020年4月,全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專列發車。(市交通運輸委供圖)
到明年底
打造10個“郵運通”示范區縣
何為“郵運通”?它集寄遞物流、農村電商、普惠金融等于一體,是重慶加快農村地區交通運輸、郵政、商貿、農業、供銷、快遞資源整合,推動重慶柑橘、中藥材、脆李、榨菜、花椒等特色農產品暢銷全國,打造的助力鄉村振興的快遞物流新業態新模式。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行動計劃》明確重慶將以“試點+示范”的總體思路,按照2024年、2025年、2027年三個階段推進“郵運通”,具體如下:
到2024年年底,重點打造“郵運通”示范區縣3—5個,建設區縣共配中心3—5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400個以上。據介紹,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主要提供郵件代收代投、農產品收寄、工業品購買、便民繳費、郵樂小店、社區團購、普惠保險等服務。
到2025年年底,累計打造“郵運通”示范區縣10個、建設區縣共配中心10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1000個以上。通過實施“郵運通”,將累計為重慶特色農業發展提供貸款支持20億元以上,帶動農產品銷售額16億元以上、帶動農產品郵政快遞業務量2億件以上。
到2027年底,全市具備條件的區縣實現“郵運通”模式全覆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智能化分撥中心運轉中。(市交通運輸委供圖)
為實現這個目標,在物流網絡方面,我市將建立健全寄遞物流體系,推動打造全市最快實物寄遞網,補齊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短板,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建設改造區縣共配中心,提升區縣物資中轉能力;優化拓展鄉鎮共配中心,增強集散中轉服務能力等。
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豐富“郵運通”服務功能,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等產業與寄遞服務融合發展的特色品牌;拓展農產品寄遞新通道,做好航空、陸運、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協同對接,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動冷鏈物流節點資源整合和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推動農村電商融合發展,促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融合互促、協同發展;加大普惠金融支農力度,為農村地區提供支付結算、融資、保險等普惠性金融服務。
創新運營機制,打造“郵運通”品牌,推動形成“郵運通”信息平臺,實現數字賦能、流程優化、信息共享、應用一體等。
▲奉節臍橙打包運輸中。(市交通運輸委供圖)
新模式示范區縣
每個給予500萬元資金獎勵
為全面推進“郵運通”模式,我市正式啟動“郵運通”試點工作,支持試點區縣快遞進村出村,按照農村地區郵政快遞上下行業務量增量分檔分區域給予補貼,全市每年總補貼金額不超過2500萬元。
對探索打造寄遞物流、農村電商、普惠金融一體發展的新模式示范區縣,給予每個區縣500萬元資金獎勵等。
鼓勵金融機構設立“郵運通”信貸產品,對符合條件的“三農”主體生產經營性流動貸款,依法依規給予貼息。
▲2021年11月,綦江區郭扶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投入運營。(市交通運輸委供圖)
到2027年
初步形成西部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為奮力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加快構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我市將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西部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行動方案》明確,我市將加快推進3個快遞服務產業鏈建設,即冷鏈寄遞,制造產業發展帶、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帶、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帶;推動培育服務產業發展項目超40個;推動符合條件的區縣積極創建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力爭行業智能化項目在渝試點應用,推動1—2個區縣實現無人機、無人車在郵政快遞業場景化應用。
加強“3+41+N”的市縣鄉三級快遞集散中心建設,“3”指按照重慶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武陵山區空間格局,在重要節點城市建設主要品牌快遞企業市級分揀集散中心;“41”指結合全市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3個開發區,根據實際建設快遞物流電商園區;“N”是指因地制宜在各區縣節點鄉鎮建設快遞集散點。
提升全球航空寄遞服務能力,我市將推動建設重慶至俄羅斯、泰國和日本等3個國家直封(指已經封好的總包直接郵寄到當地國家)、直飛郵路;促成中新郵政合作,逐步將重慶和新加坡打造成我國進出口國際郵件雙樞紐。
郵件快件基本實現國內重點城市寄遞1日內運抵、周邊國家寄遞3日內運抵;力爭實現全球主要城市寄遞5日內運抵。
到2027年,重慶將初步形成西部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全市郵政行業的業務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快遞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培育3-5家年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快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