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中郵科技IPO注冊獲準近5月招股難啟 多家IPO企業“卡殼”

來源:叩叩財訊 作者:何卓蔚 2023-09-18 11:38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導讀:隨著日前IPO政策的收緊,中郵科技IPO無論是因何遲遲未能啟動招股,但無疑其都可謂是錯過了近期最好的發行時機。此外,據叩叩財訊獲悉,繼中郵科技后,科創板中,也還有少數幾家已獲得注冊批文的企業,日前其發行的節奏也在放緩甚至“卡殼”。


對于擬IPO企業來說,經過嚴苛的交易所審核流程后,終于獲得證監會的注冊批文,但這并不意味著掛牌上市將就此萬事大吉。


相反,在等待發行流程開啟的最后一陣“東風”的過程中,過往諸多擬IPO企業飲恨于此。


2023年3月,申請北交所上市的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因IPO注冊批文過期而不得不終止上市的推進,這也是注冊制下首例因批文過期而失敗的上市項目。


2023年4月,里得電科IPO的發行也悄然失敗,在一年前的2022年5月25日,正欲進行申購流程的它,突然宣布“尚存事項需要核查”,出于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考慮,決定暫緩后續發行工作,此后,雖已獲得IPO發行批文的它,就再也未能重啟發行,直到批文有效期的終結。


在科創板中,一家被證監會應允注冊批復已超過五個月的擬IPO企業,卻至今還尚未拉開其發行招股的序幕,或許,這也正在創下了注冊制下的另一段紀錄。


頗有來頭的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科技”)是在2022年6月底正式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IPO申請并獲得受理的。


在中金公司和中郵證券的攜手護航之下,這家長期專注于智能物流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以及智能專用車的改造設計及銷售的企業,計劃通過IPO發行不超過3400萬股以募集10億元資金投向“中郵信源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研發中心”、“智能物流設備前沿技術研發”和“信息化建設”等四大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郵政集團”)為中郵科技實際控制人,其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郵資本”)持有中郵科技此次IPO發行前65.17%的股份。


背靠國資,又有中金等國內一線券商擔任保薦工作,中郵科技的此次IPO的推進理應是一帆風順且順理成章的。


2022年11月24日,僅經過5個月的前期審核和等待,在于當日召開的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2022年第96次會議上,中郵科技的IPO申請并無懸念地獲得了“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通行結論。


在獲得上交所上市委審議通過的一個月后,2022年12月30日,中郵科技便迫不及待地向證監會報送了其IPO的注冊申請。三個月后,證監會便正式同意了其IPO注冊并發行的最終批復。


中郵科技或許沒有想到的是,與大多數擬IPO企業前期坎坷的審核經歷不同,在獲得IPO注冊批文后,相比較前期審核期和注冊制來說,更為漫長的等待才剛剛開始。


1695008463231934.png


據彼時證監會下發的《關于同意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顯示,該份批復文件的落款日期為2023年3月30日。


也就是說,在證監會已正式同意中郵科技注冊5個月有余,但至今,中郵科技IPO的發行流程卻一直未啟動,甚至連正式的招股意向書都未公布,更何談開啟路演及詢價。


即便以證監會正式公開下發注冊批文的2023年4月25日計算,中郵科技IPO獲得注冊批文也足足超過了四個月,但其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也遲遲未能露面。


“雖證監會的注冊批文有效期是12個月,原則上講,企業可以在這12個月內任意選擇時間段來完成其發行流程,但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企業基本都會盡可能快的在第一時間啟動IPO的發行工作,以免此后自身的基本面或發行環境出現變化而夜長夢多。”一位來自于滬上一家大型券商從業十余年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訊,中郵科技應是自科創板開板以來,在獲得注冊批文后,罕見的歷時近5個月卻仍未正式進入發行流程的企業。


在中郵科技IPO獲得批文后似乎被按下暫停鍵的同時,多家與中郵科技IPO同期通過上交所上市委審核的企業不但早已進入發行流程,更是早已完成了科創板的掛牌交易流程。


索辰科技的IPO申請,是與中郵科技一道在2022年11月24日同日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審核的。


與中郵科技相似的還有,索辰科技IPO的計劃融資規模也同樣為10億。


但在2023年3月獲得注冊批文后,索辰科技旋即就拉開了其IPO的發行程序,并在2023年4月18日就迅速地完成了上市掛牌交易。


同樣,與中郵科技在2023年4月25日同一日正式獲得注冊批文的華豐科技,早在兩個月后的6月27日便在科創板鳴鑼掛牌。


更有甚者是,連預計融資規模高達36.22億,且獲得IPO批文的時間比中郵科技晚了一個多月的航材股份,也早早地在7月19日便完成了詢價發行等一系列程序后掛牌科創板上市交易。


反觀,中郵科技IPO卻依舊遲遲未有啟動的動靜。


“一般擬IPO企業在獲得批文后,遲遲未展開招股發行流程,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從自身發行的難易程度考量,想找準最好的時期以期發行結果及利益的最大化,另一種便是在獲得批文后出現了重大事項,被監管層‘窗口指導’而暫緩。”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坦言,“從中郵科技IPO目前的推進現狀來看,其早前發行進展的緩慢,顯然并非是因其融資規模較大導致的,更像是因其在獲得批文后,出現了可能影響發行的重大事項而遭到‘窗口指導’導致。”


隨著日前IPO政策的收緊,中郵科技IPO無論是因何遲遲未能啟動招股,但無疑其都可謂是錯過了近期最好的發行時機。


2023年8月27日下午,證監會、財政部同時共發布4份文件力促A股資本市場活躍度,其中便包括了《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下稱“《監管安排》”)。


在《監管安排》內容中的第一條,監管層便明確稱“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


“收緊IPO節奏是從申報、審核、注冊和發行等多渠道管控的,事實上,收緊IPO的節奏從今年7月以來,市場便已經開始有所感受,在政策明確落地后,這一周來,就IPO審核和注冊批文發行頻次上,也能感受到明顯的效果。”一位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告訴叩叩財訊。


據叩叩財訊獲悉,繼中郵科技后,科創板中,也還有少數幾家已獲得注冊批文的企業,日前其發行的節奏也在放緩甚至“卡殼”。


1)研發占比、毛利率雙滑的中郵科技


如果說中郵科技IPO在獲得注冊批文后遲遲未能進入招股流程是為了等待一個更好的發行契機的話,那么,正如上述所言,在目前IPO收緊、市場情緒焦灼的外部環境下,加之中郵科技頹勢初顯的基本面,這內外雙重的壓力之下,其或已經錯過了近期最好的發行窗口。


早在中郵科技IPO申報審核之初,有關其毛利率持續下滑等問題,便成為了市場對其最大的爭議點。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間,中郵科技營業收入持續保持著增長,從最初2020年的14.2億規模,經過2021年的大幅上漲至超過2億后,2022年,依舊保持在了2.21億元左右,但對應的扣非凈利潤,卻在經歷了前期大增之后,在最近一期會計年中,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據中郵科技最新披露的2022年財報顯示,其2022年扣非凈利潤僅錄得7133.99萬元,較2021年的8632.1萬元下滑超過17%。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顯然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標——毛利率的較大幅度的下滑。


2020年時,中郵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還能達到19.36%,,到了2021年,其毛利率則下滑至15.07%,到了2022年,毛利率下滑的趨勢依舊未能得到扭轉,更進一步下滑至13.91%。


更需指出的是,中郵科技的毛利率更是遠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中郵科技同行可比企業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中,平均毛利率皆高于20%,其在經過2021年的低谷后,2022年更是達到了近三年的峰值,分別為24.72%、21.22%和25.47%。


除以毛利率為代表的盈利能力在波動中走低,最能顯示中郵科技“科創創造”屬性的研發投入比的指標上,也同樣在走低。


同樣由中郵科技2022年年報披露,在過去的一年中,其研發投入費用為8739.67萬元,較2020年的7604萬和2021年的8422萬元皆有小幅的增長,但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上,卻從2020年的5.34%、2021年的4.09%逐年下滑至了2022年的3.94%。


同樣,中郵科技的研發投入比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2020年和2021年間,中郵科技可比企業的研發投入比平均分別為5.69%和5.16%。


在研發人員的數量和比重上,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中郵科技似乎也難以與之抗衡。


中郵科技IPO招股書曾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郵科技擁有研發人員177人,占員工總數比例為13.69%。而同行業公司中科微至(688211.SH)截至2022年6月末,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為30.48%;科捷智能(688455.SH)截至2021年12月末,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為34.71%;上海欣巴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21年12月末,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26.36%。


“2022年財務數據的不佳,應不是中郵科技IPO發行遲遲未能啟動的主因。”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為。


據叩叩財訊獲悉,彼時,早在2023年3月30日,證監會便同意批復了中郵科技IPO的注冊申請,之所以一直等了20余天后直到2023年4月25日才正式公布,主要原由也是因為在2023年3月31日,彼時中郵科技IPO申報的有關財務數據正式過期,其需補充最新一期即2022年的年報數據后,監管層才會繼續推動批文的下發。


2023年4月20日,在中郵科技將2022年財務數據補充之后不久,有關其IPO的注冊批文便正式公布。


“這至少說明中郵科技2020年至2022年內的基本面表現還是獲得了證監會認可的。”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坦言,綜合各方面因素,中郵科技IPO之所以遲遲未能啟動發行,很大可能是在拿到發行批文后出現了“重大事項”。


不過,對于中郵科技來說,雖注冊批文的有效期已經過去了5個月。但其依然有足夠的時間在剩余的7個月時限里來完成詢價、發行和掛牌上市等一系列流程的。


2)少數科創板擬IPO企業獲準注冊后發行已被“卡殼”中


中郵科技IPO在獲得注冊批文后卻一改此前一帆風順的態勢而推進緩慢的背后,到底是其主動的選擇,還是真如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所猜測的那般遇到了“重大事項”,目前尚未有定論。


不過,在當下IPO收緊的當口,據叩叩財經獲悉,除了中郵科技外,在科創板中,另外也還有少數幾家獲得注冊批文的企業在發行流程中也推進緩慢甚至已悄然“卡殼”。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證監會共下發科創板IPO注冊批文66份,絕大部分企業在獲得批文之后便緊鑼密鼓地推進著發行流程,但仍有如中郵科技板極少數幾家面臨著發行的推進“障礙”。


“目前獲得發行批文超過3個月都未能啟動招股流程的科創板企業包括中郵科技在內,大約僅有4家左右,這些企業大部分都各有各的問題。”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告訴叩叩財訊,如西安新通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通藥物”)便是除中郵科技外,另一家獲得注冊批文卻難以發行的頗具代表的擬IPO企業。


“新通藥物IPO在獲得發行批文后的暫緩,或與日前監管層對科創板采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采取審慎的態度有關。”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透露。


公開信息顯示,新通藥物的IPO注冊申請是在2023年4月25日正式獲得批準的。但至今也4個多月過去了,新通藥物也遲遲未能開啟發行程序。


作為一家專注藥物研發超過二十年的企業,新通藥物主要聚焦于乙肝、肝 癌等重大疾病領域,致力于研發相關創新藥物。


新通藥物的IPO申請是在2023年1月12日舉行的科創板上市委2023年第6次會議上通過審核的。


不過,因其創新性曾遭到監管層質疑,在2022年12月12日,新通藥物首次上會受審時,曾遭到暫緩審議,要求其進一步說明創新性的具體體現和是否符合科創屬性和科創板定位的相關要求。


此次IPO,新通藥物擬募集資金12.79億元,計劃將8.99億元用于新藥研發項目,其余資金用于創新藥物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招股書顯示,新通藥物主要核心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公司未來幾年將存在持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將持續處于較高水平,上市后未盈利狀態預計持續存在且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繼續擴大。


如上所述新通藥物此次上市的標準便是選擇的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40 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此前某家同樣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虧損藥企巨額天量融資的結果,引發了市場的爭議,目前,監管層對類似的企業IPO的推進也更為審慎,新通藥物IPO在此風口之際,IPO發行推進緩慢也在情理之中。”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認為。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