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無錫、常州學習考察,鹽城市黨政代表團先后赴連云港、南通學習考察,連云港市黨政代表團赴徐州學習考察……歲末年終,江蘇省內兄弟城市之間的走動不斷。
這其中,徐州、連云港作為江蘇最北的兩座城市,“串門”背后蘊藏著哪些合作可能?
連云港市黨政代表團赴徐州學習考察
陸海聯運
12月中旬,連云港市委書記馬士光、市長邢正軍率黨政代表團到徐州市學習考察,這是一次“走近親”“學真經”“強合作”之行。
馬士光在考察中表示,連云港將立足國際樞紐海港、雙向開放門戶、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等特色優勢,進一步深化與徐州的合作聯建,在打造陸海聯運樞紐上共創優勢。
今年4月,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市長王劍鋒也曾率隊赴連云港市考察學習。當時,宋樂偉表示,希望深入挖掘兩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巨大潛力,聯合打造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范項目。
作為江蘇最北的兩座兄弟城市,徐州和連云港均是江蘇北部重要門戶,時空距離近在咫尺,鐵路和海港則是兩城交流合作的互補資源。
徐州、連云港都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徐州向東,可從連云港的海港駛向浩瀚海洋;連云港向西,能從徐州的鐵路通達廣袤腹地。今年兩地互相串門,一大重點就是推動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和連云港港的聯動。
年初江蘇兩會期間,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參加徐州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提出,徐州要在高水平開放上有更大擔當,打造江蘇東西雙向開放的樞紐門戶。
5月在連云港調研時,信長星則強調,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連云港其勢漸成、其時將至,要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用好戰略疊加機遇,以更寬視野、更高標桿建設東西雙向開放門戶、“一帶一路”重要支點。
如何借力樞紐優勢,打造東西雙向開放門戶?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是重要手段。
徐州是五省通衢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正推動徐州由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轉變。去年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全線開通,今年底連云港港成為全國第7個實現40萬噸級巨輪進出港的深水大港,連云港港國際樞紐港地位更加穩固。
“物流金三角”
在江蘇北部版圖上,徐州在左,連云港在右,淮安居中。徐州、連云港再加上淮安,三座城市構成互為犄角的現代“物流金三角”。
就在上個月,連云港—徐州—淮安組合樞紐被確定為2023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連徐淮組合樞紐是本批次入選的唯一的非省會樞紐,也是本批次唯一的東部地區樞紐。
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去年6月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計劃自2022年起,利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支持30個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徐州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是華東地區最重要的鐵路樞紐。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出海口。淮安位于淮河與京杭運河交匯點,是著名的“運河之都”“南船北馬交匯之地”。三市交通功能差異互補,可聯合建設國家綜合貨運樞紐。
據悉,連徐淮組合樞紐是大陸橋走廊最便捷的出海口,長三角北翼規模最大的金屬礦石、煤炭、石油等戰略物資儲運樞紐,為長三角、中西部地區的石化、工程機械、紡織、鋼鐵等產業發展發揮重要的供應鏈組織功能。
同時,連徐淮組合樞紐是“一帶”和“一路”的交匯點,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東方橋頭堡,承擔著日韓、東南亞與中亞、西亞間過境貿易65%的運輸量。
此次三地入圍國家支持名單,其中徐州在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實施期內,將推進徐州陸港、連云港港、淮安內河港資源共享、資本互投,共建集裝箱“內陸港”和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高質量共同運營“連云港—徐州”海鐵聯運班列。
連云港打造連接“一帶一路”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在亞歐陸海聯運中的功能。徐州完善重大交通設施布局,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淮安則打造內河航運中心及航空貨運樞紐,強化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中心城市引領作用。
“物流金三角”,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