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京報刊發的調查報道《罐車運輸亂象調查》顯示,罐車運輸行業存在食品類液體和化工類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的情況,有的罐車運完了煤制油,再裝運食用油。有罐車司機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該報道一經刊發便引發廣泛關注,報道涉及的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更是頻頻引發熱議。
中儲糧集團官方微博于7月6日發文稱,針對近日媒體關于罐車運輸油罐混用的報道,中儲糧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
食用油罐車混裝事件引發全國關注后,多家旗下有食用油產品的公司紛紛作出回應。
西王食品表示:公司玉米胚芽油包裝油占比較大,從原料胚芽到油脂制取到成品油生產、灌裝、包裝一體化生產;包裝油的銷售主要通過廂式貨車運輸,不使用油罐車運輸;散裝油在公司業務占比較小,使用專用的食用油油罐車進行運輸,公司明確規定運輸散裝食用油使用專用車輛,不得使用非食用油罐車或容器運輸,不存在混裝情況。
金龍魚表示:公司對食用油運輸有嚴格監管,制定了集團性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也一直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食用油運輸的相關規定。
京糧控股表示:公司在網絡上發現相關信息后,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子企業開展自查,經全面評估,不存在此類情況,公司相關子企業均滿足《食品安全法》《GB/T 302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食用油運輸的相關要求,并通過檢查清洗記錄、驗車、查驗鉛封、取樣檢測、合同管理、過程記錄等措施防范食用油運輸風險,全面保障公司產品安全。
魯花集團表示:公司始終堅守“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的莊嚴承諾,秉持“質量問題零容忍”的原則,實施“嚴控前端、監督過程、全程追溯”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策略,對包括運輸環節在內的全鏈條進行嚴苛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