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是重要的物流基礎設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8月22日公布第七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西部地區物流園區數量增長快,我國物流園區的空間布局協調性有所提高。
全國園區總數2769家
區域布局協調性提升
根據報告,全國物流園區總數為2769家,與第六次調查的2553家相比,增長了8.5%,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從區域分布來看,東中西部地區物流園區總數均有所增加。其中,西部地區物流園區數量增加最多,增幅達13.7%。
物流園區總數前三名的省份分別為江蘇、山東、河南。
隨著多式聯運的發展,物流園區交通基礎設施銜接融合取得積極成效。
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中,周邊5公里范圍內,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園區占比達69.9%。
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中,49%的園區周邊5公里范圍內建有鐵路物流基地、港口碼頭或機場等貨運樞紐。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賀登才:物流園區的發展,支持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比如粵港澳大灣區,還有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這些地方物流園區都發展得很快。
物流+產業 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根據調查報告,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中,接近八成的園區周邊20公里范圍內建有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并且近七成園區應用了智慧物流設施設備。
報告顯示,運營園區平均入駐企業數為297家,與2022年園區調查268家相比,增長10.8%,物流園區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另外,運營園區中,配備智慧物流設施設備的園區占比達68.3%。從智慧物流設施設備類型看,84.4%的園區配備了智慧閘口,四成左右的園區配置了自動分揀設備系統。
園區新能源車輛及配套設施較為普遍。運營園區中配置充電樁、太陽能光伏、加氣站等設施的園區占比分別為45.7%、24.5%、11.3%。近30%的運營園區已開始應用新能源貨車,平均保有量為142輛。
根據調查結果,物流園區未來三年內投資主要集中在對存量設施的改造升級。其中,56%的園區將進行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升級。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主任 張曉東:在物流園區“軟聯通”的標準規則建設上、服務水平的銜接建設上、服務標準的規則建設上,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推進,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助力物流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