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全球交通運輸韌性不足問題暴露 多方呼吁促進可持續交通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馬鑫 張奕雯 2024-09-26 13:34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2024年9月25日,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由交通運輸部主辦、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承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開幕式并向論壇致開幕詞。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開幕式。


1727328729141481.png


何立峰在致辭中指出:“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交織疊加的困擾,對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地緣沖突加劇了全球航運的嚴峻形勢,國際貨物運輸距離、時間、費用都在明顯增加,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頻發導致交通運輸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交通運輸韌性不足,交通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正在加快暴露。因此,加強全球交通合作,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為此,何立峰就加強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提出六點建議。一是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水平,二是維護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暢通,三是支持貧困地區提升交通運輸能力,四是促進交通物流企業快速發展,五是改善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六是保障交通運輸安全。


李小鵬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和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關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關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他回顧了我國向交通強國目標邁進的新進展。其中提到,2023年中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547.5億噸,平均每天完成1.5億噸;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612.9億人次,平均每天1.7億人次;完成寄遞業務量1624.8億件,平均每天4.5億件;完成城市客運量1010億人次,平均每天2.8億人次。出行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貨物運輸更加高效,運輸結構不斷優化,多式聯運加快發展,全力推動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持續深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交通運輸裝備加快推廣,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拓展,交通運輸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李小鵬表示,中國交通將按照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持續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推進全球交通合作,促進全球互聯互通,為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貢獻積極的力量。為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李小鵬提出,要深化互聯互通,提升國際物流通道的韌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交通公平普惠發展;要加強科技創新,賦能交通行業提質升級;要推進綠色轉型,打造低碳環保交通體系。


在開幕式上,巴基斯坦首相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尼泊爾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比什努·普拉薩德·鮑德爾,泰國副總理兼交通部部長索里亞·莊倫棱吉等外國政要致辭。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以視頻方式致辭,指出“交通每天都把我們聯系在一起,現代世界的運行依靠著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可持續的交通運輸體系對于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至關重要。”


物流供應鏈需要提升韌性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戴東昌表示,全球化背景下,交通物流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促進交通互聯互通,構建有韌性的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對于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增進人類社會福祉具有重要意義。戴東昌表示,在加強技術創新上,中國交通新基建應用場景逐漸落地,智慧物流技術在物流行業加快應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新一輪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促進低碳交通設施裝備的加快應用。


為推動物流供應鏈體系向更加高效、安全、韌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戴東昌表示,需要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物流體系建設、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四個方面共同努力。


為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小群表示,為滿足郵政快遞業在數字化服務上的迫切需求,中國郵政的網絡組織、要素安排基本實現了調度智能化。聚焦綠色化發展,中國郵政在汽車綠色化、無人化上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物流CEO胡偉認為,物流作為整個人類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韌性是每個企業都要面臨的挑戰。聚焦物流企業,韌性更是立足之本。隨著需求的變化,當前客戶對物流企業出現“計劃性變強,且計劃性變弱”的趨勢,即客戶對分貨能力、布局能力的要求提升的同時,對于物流企業應對突然爆量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對此,胡偉表示,物流企業首先要具備相對完善、有規模且有效率的基礎設施。其次,一體化供應鏈能力要“走出去”,不斷織密全球倉網。第三,要堅持技術驅動,通過自動化設備創新、系統創新進一步提高效率。


以科技進步推動物流行業效率提升


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認為,由于平臺、線下店家等客戶面對的客戶需求發生變化,其對物流體系的需求也發生巨大變化,因此物流行業要跟得上“客戶的客戶”的變化,如環保、信息化、成本、響應速度、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王衛表示:“對于物流企業,外部環境不是考驗,自身的應變能力才是考驗。”


“當前社會物流需求減少、成本上升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給物流企業帶來了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而且客戶群體對運輸服務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同時要求更快速的響應和更靈活的服務模式,這對物流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主線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天雷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衛認為,物流企業首先要從愿景、使命、文化等精神層面轉變,進而對戰略、市場、產品定位進行重新梳理。第二,組織模式、崗位職責也要隨之改變,更快滿足客戶需求。第三,為離客戶更近、更清楚客戶需求,原有的授權、審批流程也需要有全新改變。第四,要吸收和培養新型人才,建立激勵制度。


而除了物流企業自身的變革,科技進步也成為推動物流行業提升效率,增強韌性的重要手段。


“我們認為數字智能化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有助于物流行業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事故(率)、降低成本,向著綠色低碳的方向邁進。基于自動駕駛技術,24小時不間斷運行,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精準的路線規劃和實時避障能力有助于縮短運輸時間,優化燃油消耗和維護保養流程,進而節約運營成本;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算法減少人為錯誤引發的事故,實時監控車輛狀態和環境信息,及時做出反應以避免潛在危險。同時結合新能源技術,推動電動化自動駕駛車輛的普及,降低碳排放。”張天雷分析認為,“基于車路云一體化技術,我們有望實現對交通管理的優化;基于云端平臺集中處理和分析來自車輛和道路的大量數據,我們能夠為運輸車輛選擇最佳路線,增強協同作業能力;基于大數據和AI的云平臺的基數,可以為物流企業提供精準的市場預測、庫存管理和調度優化建議。這些都能夠幫助物流企業、行業整體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富韌性。”


據了解,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為期兩天,將圍繞可持續交通重點討論以下五個重大發展議題:一是全球治理——建立全球可持續交通合作伙伴關系。二是互聯互通——加強政府治理與安全應急合作,構建有韌性的全球物流供應鏈。三是共同發展——打造公平普惠可持續的農村交通體系,讓人人享有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四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運輸新發展,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五是生態優先——推動新能源發展,加快全球交通綠色低碳轉型。


論壇期間,各方還將共同發布一系列務實成果,包括關于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有關倡議,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2023)等。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