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款格子外套在亞馬遜銷量排名第一,單件單款單天銷量破萬,安徽上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巖科技”)總經理蔣葉兵立即截圖,留下這一高光時刻,“那是我們電商人的榮耀”。
自2016年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依托產業和科教等綜合優勢,合肥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合肥市商務局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合肥市跨境電商交易額首次突破200億元,占全省比重達 57.5%,同比增長21%。2024年1-7月,合肥跨境電商交易額129.81億元,同比增長16.3%。合肥市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工作榮獲2023年度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勵。
合肥已構建由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商線下綜合園區、電商協會、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組成的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提供開店運營、品牌塑造、數字營銷、人才培訓、物流倉儲等全方位服務。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蔣葉兵是第一批從江浙等沿海地區回流合肥的跨境電商創業者,上巖科技搬遷至合肥之后,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合肥跨境電商的代表性出海企業。
位居中部地區的合肥,既不靠海也沒有大型河港,雖在外貿上沒有先天優勢,卻借助跨境電商找到融入國際市場的新路徑。
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有跨境電商企業約2600家,其中年交易額超2000萬元的企業139家。亞馬遜平臺上,2023年合肥跨境電商交易額、新增賣家數均位居全國前十;今年一季度,在光伏新能源細分領域,合肥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前不久發布的2023年度安徽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10強、50強”“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5強”和“海外倉企業20強”名單中,合肥分別有9家、30家、2家、13家企業上榜,占比分別達75%、60%、40%、65%。
從無到有建生態
2016年1月,國務院批準了第二批共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合肥名列其中。此次獲批的城市中,上海、寧波、青島、深圳等8個城市為東部沿海的傳統外貿強市,中部僅有合肥與鄭州兩城,西部有成渝“雙子星”。
從區位來看,合肥不靠海、不沿江,在物流成本和時效上不占優勢;從產業來看,產業鏈、供應鏈也不如廣深、江浙完善。
“面對這個全新的業態,合肥幾乎是從無到有來打造跨境電商生態,為企業提供一個能夠發展跨境電商、愿意發展跨境電商的環境。”合肥市商務局電商處處長郝圣梅告訴界面新聞。
2016年4月,安徽省政府印發《中國(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監測和風險防控等六大體系,搭建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兩個平臺,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規范化發展。
據郝圣梅介紹,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了跨境電商企業報關等業務問題,而線下園區集聚了金融、物流、培訓、平臺對接等配套服務。根據《實施方案》,合肥跨境電商綜試區將建立以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為核心,合肥綜合保稅區等為支撐的“一核三區”協同發展格局。
2022年,《安徽省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方案》發布,提出了加強跨境電商載體平臺建設、壯大跨境電商主體、培育跨境電商孵化機構等22條措施。2023年,安徽省出臺海外倉示范主體認定辦法,推動海外倉建設。
郝圣梅指出,除了省級政策,合肥市也從主體培育、產業園建設、配套服務等方面推出了相關舉措,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目前,合肥市共有4個省級、5個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
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下稱“服務中心”)便是其中一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服務中心跟傳統的產業園不一樣。傳統的產業園可能更偏于物業管理,將企業招商過來之后提供物業服務,很少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我們作為跨境電商的產業園,要搭建一個非常齊全的行業生態。”服務中心主任孫偉介紹到。服務中心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區,擁有一棟12層的大樓。服務中心在招商時除了招募跨境電商企業,也會招募通關信息、國際物流、跨境支付、跨境營銷、跨境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商。
從企業生命周期的角度,服務中心將入駐企業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0-1的初創階段、1-10的成長階段以及10-100的成熟階段。“企業在0-1的初創階段,剛剛開始做跨境電商,對很多行業知識完全不了解,這是我們服務中心工作最多的階段,幫助企業對接平臺,解決跨境支付、國際物流、通關信息化等各個環節的問題。”孫偉說。等到企業發展到1-10階段,則普遍需要知識產權保護、資質認證等服務。當企業發展到10-100的成熟階段時,需要的往往是金融支持、合規支持。
從2020年9月正式成立至今,服務中心注冊入駐的企業共151家,截至目前在營企業為43家。“先后招引了幾批企業,有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可能需要更大的辦公場地,就搬走了,還有些企業可能在周邊買樓了。”孫偉說。
回合肥創業
“土壤”耕耘不輟,“萌芽”自然發生。
2015年,在浙江從事傳統外貿行業數年的趙運奇回到故鄉安徽,兩年后決定自主創業。他創辦了合肥昇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昇維科技”),從光伏新能源產品切入,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將產品賣往全球。
趙運奇回憶到,他從2019年開始跑客戶,疫情三年在國內整合供應鏈,2023年4月恢復通航之后,他立即出國談生意,一年半時間去了四五十個國家。
2021年左右,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昇維科技搬到了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面臨的問題不一樣。可能前兩年我們還在考慮自己的生死,這兩年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怎么把安徽或者中國的品牌打出去,讓我們的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趙運奇說,“做品牌一定要實現本土化,包括售后服務等等,需要本土化的主體去承載。”
去年開始,昇維科技著眼于海外布局,設立分公司,在荷蘭和意大利建設海外倉。截至目前,昇維科技已將產品賣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近40個國家注冊了自有品牌,去年出口額超過4億元人民幣。
從零起步到4個億,趙運奇認為首先跟創業者的思維模式轉變有關。“疫情之前在合肥做外貿,新能源產品一年做個500萬美元就相當厲害了,疫情之后傳統外貿知道了這種新穎的模式,也在進入跨境電商領域。”趙運奇說。
在他看來,跨境電商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個,創業者要將各個渠道的銷售策略研究透徹,讓眾多渠道為我所用。最關鍵的是海外新能源市場爆發,昇維科技趕上了風口。
安徽人蔣葉兵也是第一批從江浙等沿海地區回流合肥的跨境電商創業者,他選擇的產品賽道是服裝。“服裝市場非常大,元素復雜,生產鏈條較長,對供應鏈的要求非常高。服裝和3C通常是跨境電商創業首選的兩樣產品。”
2015年,蔣葉兵在杭州創辦跨境電商企業上巖科技。2017年底,出于鄉土情懷,所有股東決定搬回安徽,遷至合肥市蜀山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剛開始擔心合肥這邊沒有跨境電商的氛圍和人才,我們大概調查了將近一年時間,懷著忐忑的心還是回來了。”蔣葉兵說。由此,上巖科技遷至安徽(蜀山)跨境電商產業園。
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意識逐漸打消了上巖科技的顧慮。在產業園的撮合下,上巖科技與中國郵政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疫情期間,中國郵政為其提供了優先且優惠的物流服務,幫助上巖科技度過了困難期。
在人才方面,合肥高校眾多,為上巖科技輸送了大量優質的應屆畢業生。根據合肥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合肥市已有10所高校設立了跨境電商專業,在讀學生1400多人。同時,合肥市也在推動跨境電商專業的校企合作,解決企業用人問題。
據蔣葉兵介紹,上巖科技是一個貿易型企業,與170多家工廠合作,主要通過亞馬遜平臺將產品銷往美國市場。他認為,亞馬遜本身的規則相對公平,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模式保障了商品履約配送時效,且注重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口碑,在企業早期沒有任何品牌影響力的情況下,上巖科技投入大量精力開展產品研發,在質量把控上保持服裝全檢的做法,堅持真實評價、拒絕刷單,成功打入了北美市場。
疫情推動了在線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美國電商的滲透率,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習慣于線上購物。在蔣葉兵看來,跨境電商企業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兩極分化——疫情之前業態健康的企業可以抓住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而業態不夠健康的企業則面臨毀滅性打擊。憑借“內力”的自我修煉和外部環境的助力,上巖科技的交易額在疫情期間迅速攀升。
今年,上巖科技又從蜀山區搬到了合肥高新區新購的大樓里。剛回合肥時,上巖科技一年成交額約為1億元。如今,GMV已穩定在15-20億元。
不止于風口
風口很快會過去,光伏產品價格腰斬,眾多中國賣家涌入全球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趙運奇今年跑了幾次中東。“中東是未來的信心,‘頭頂一片布,世界我最富’。而且中國和中東的關系很好,中東又在大量搞建設。”他認為,眼下全球貿易最大的影響因素在于海外局勢穩定與否,“人們只有和平、有錢、幸福才會想著有更好的生活”。
“現在的跨境電商到了真正考驗一家公司綜合實力的時候。”在服裝領域,蔣葉兵明顯感受到老款的生命周期不斷變短,今年同比下降80%。“這就意味著我們如果要繼續增長,新款的研發和上市就極為重要。強大的研發和開款能力,還有強大的供應鏈要保證產能跟上。”
去年,上巖科技開啟了數字化改革,今年基本落地。數字化改革極大提高了產業鏈上的協同效率,減少了自然性浪費,也能進一步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缺乏平臺和頭部企業是合肥跨境電商亟待解決的問題。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主任孫偉給服務中心提了一個要求:只要在內地出現的跨境電商平臺,爭取將其第一場安徽的活動,落地在服務中心。合肥市商務局電商處處長郝圣梅表示,歡迎平臺派駐官方團隊來合肥與企業直接對接,提供平臺規則相關培訓,多來合肥舉辦活動。
隨著跨境電商企業數量和業務規模的擴大,合肥迫切需要專業人才。“第一批創業者基本是從外地回來的,第二批創業者是從這些團隊跳出來自己單干的人,整體來看我們跨境電商的從業人員還是太少了,希望這個發展浪潮來得更猛烈一些,因為基數太少會限制整個行業的發展。”孫偉說。
他認為,合肥目前的痛點就在于感興趣的人不少,但“始終徘徊在門外”,如何讓他們鼓起勇氣踏入跨境電商行業仍是個挑戰。服務中心目前正在提高產品化技能,爭取在跨境營銷、店鋪運營等方面成為真正的專家,幫助新入行以及1-10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為了幫助賣家突破成長瓶頸、實現高質量出海,平臺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比如,亞馬遜SPN服務商網絡優選的第三方服務商會在物流、海外倉儲、合規稅務、營銷推廣、運營支持和金融等七個關鍵領域提供專業服務,為賣家的整個業務周期提供支持,讓賣家增強競爭力。
郝圣梅表示,合肥將聚焦產貿融合,推動更多傳統企業試水跨境電商。1-7月,合肥已舉辦中國(合肥)跨境電子商務大會等平臺對接、招商合作、交流分享活動超80場、超6000人次參加。目前,合肥國企百大集團投資設立了電商公司,進軍跨境電商出海業務。合肥知名科技企業科大訊飛也開始試水跨境電商,在亞馬遜開店。
此外,不臨江、不靠海的合肥,正在想盡辦法“通江達海”。
郝圣梅說,近年來合肥新橋機場每年都有新開航線。據合肥市商務局的公開數據,合肥相繼開通“合肥—阿姆斯特丹”“合肥-布魯塞爾”等9條國際貨運航線,依托航線優勢,1-7月合肥市通過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實現9610清關單量949.68萬票,同比增長110.3 %;交易貨值10.99億元,同比增長16%。
2014年起開通的中歐班列,也在飛速發展。據中安在線報道,2023年,中歐班列(合肥)發運了868列,以1年增加100列的速度穩步增長。2024年至6月底,班列發運達488列,貨值7.34億美元,貨重27.64萬噸,其中,中歐去程方向班列299列,同比增長17.49%。
“跨境電商是一種外貿新業態,核心還是要帶動產業出海,這是我們下一步推動的重點。”郝圣梅說。目前,合肥在光伏、家電、消費電子、家居園藝等領域具有產業優勢。
在創新創業方面,據郝圣梅透露,合肥正在謀劃建設供應鏈選品中心,幫助初創企業與后端工廠對接,解決供應鏈問題。同時,合肥正在醞釀出臺新一輪支持政策,繼續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