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高管在阿里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目前沒有出售盒馬的計劃,但會引入戰略投資人。
該高管稱:“盒馬擁有很好的增長與穩健的擴張,也實現了很不錯的盈利,充分展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化零售戰略的成功。所以,目前并沒有出售盒馬的計劃,但我們會用一個開放的心態,比如說引入戰略投資人等,去思考怎么樣讓盒馬的價值最終能反映在阿里集團的估值當中。”
從該高管的表態來看,阿里似乎對盒馬當下的估值有所不滿。圍繞盒馬業務的出售風波則可能告一段落。
這可能也是馬云之前到訪長沙盒馬的原因之一,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馬云于盒馬打卡,既意味著阿里眼下不會賣掉盒馬。也是對盒馬新任CEO嚴筱磊的一種認可。同時,這也可能預示阿里有可能會選擇讓盒馬走上市的路線,盒馬上市的步伐有可能會加快。”
目前來看,從《商業觀察家》之前的訪問來看,盒馬在2025年的開店拓展有可能會創下近年來的一個開店紀錄。但具體能有多快,則可能要看阿里能給盒馬多少預算。
嚴筱磊于2024年最后一天發布的公開信中則稱:盒馬已經實現了9個月的盈利,2024年盒馬服務的顧客數同比增長了50%。
用戶價值
所以,回到原點,在當下,盒馬之于阿里到底有什么價值?它的估值“潛力”又在什么地方?
從用戶價值來看,盒馬理論上還是能給阿里帶來用戶價值、流量價值的(頻次)。目前,中國的電商平臺都缺流量,各大平臺為維系增長,都力圖通過做本地生活業務,來從線下找交互場景要流量,本地生活是盒馬所做的業務范圍。
盒馬當下則正在下沉,往二線(次區域)、三四線市場走,在2024年,盒馬分別在江蘇地級市徐州,浙江織里鎮,湖南長沙縣、地級市株洲等下沉市場,開出了新店。
盒馬的下沉,理論上,是能為阿里帶來新的流量與用戶價值的。因為商超業務剛需高頻,尤其是在下沉市場,人們生活節奏更慢,更多會通過買菜做飯來解決一日三餐問題。
不過,盒馬的流量價值具體還是要看投資回報率,即流量成本,以及與阿里的協同價值。
好消息是:根據阿里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以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為代表的直營業務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9%,前幾個季度也都不好。
直營業務之于阿里電商業務大盤的定位之一是:要做流量做頻次,通過直營來做消費頻次、做流量頻次。由此,這塊業務的“弱勢”或意味著盒馬之于阿里集團的用戶價值點的凸顯——天貓超市帶不來流量端的增量,或許盒馬能。
目前,支撐盒馬下沉及用戶流量價值的抓手,主要是由兩個業態來承擔——以店倉合一、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盒馬鮮生大店,以15%毛利率為主打的小業態盒馬NB社區折扣店。
從復制性來看,盒馬NB小業態的潛力很大。這個業態主打下沉市場,商品結構逐步磨合成型,單店投資不大投資門檻低,復制性好,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用戶群。目前,該業態已經開出了200多家店,2024年的新店也都開得不錯,在上海與杭州有密度分布。其于上海、杭州的存在已展現出了對當地零售商比較強的“壓迫力”,似乎到了復制的臨界點。
那么,盒馬NB能為阿里帶來流量價值嗎?
目前看,協同起來有點難。
盒馬NB側重線下經營,在盒馬的業務體系里,過去有個分歧,阿里集團想要盒馬更多偏重線上經營(流量要到線上),盒馬原CEO侯毅一段時間經營后則開始想要更多做線下,盒馬NB可能就是其中的“交叉點”。
有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對阿里高層來說,也許盒馬NB是個負擔,盒馬鮮生(大店)還好,有用戶價值。”
“阿里需要NB這個線下折扣店來做什么呢?對主業的協同價值是什么?NB幾乎是100%線下經營,對阿里估計意義不大。這是侯毅(盒馬前任CEO)的作品,并不一定符合阿里的戰略。”
業態
除了盒馬NB外,盒馬鮮生大店能為阿里貢獻用戶價值嗎?
肯定有。
問題則在于:到底有多大。
盒馬鮮生大店的優勢在于:1、其是店倉合一模型的領導者,市場的獨一份。
在這個領域,還看不到有其他競爭者能顛覆盒馬。京東做的七鮮追不上盒馬鮮生,美團做的掌魚生鮮則干脆放棄了。線下零售商中(將既有的線下門店改造成前置倉來做店倉合一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沒有幾家企業能把線上業務做起來,只有大潤發、永輝等少數幾家企業能把線上銷售占比做到20%,而盒馬的線上銷售占比達到了63%。
最火的線下企業——山姆會員店的線上業務占比雖能達到近50%,但它是通過開辟獨立的前置倉網絡來做線上到家業務,沒走“店倉合一”路線。
2、后發優勢。
盒馬的出現剛好是在中國消費換代之際,老業態——像大賣場等滿足不了年輕人的需求,它們的轉型需要時間。
新業態則還沒有大范圍出現,競爭者少。這導致盒馬很快地就贏得了一批用戶群,并培養了消費習慣與品牌價值。
它對年輕家庭用戶的把握、運營很好,無論是商品,服務,還是空間的設計與組合。
它的3R商品、餐飲堂食空間很受年輕人喜歡。
3、下沉市場機會開始顯現。
隨著盒馬的規模效應出現(截至3月底的2024財年,盒馬年銷590億),以及下沉市場的逐漸成熟(供應鏈下沉及用戶心智成熟,山姆也下沉了),盒馬鮮生在下沉市場的機會也出現了。從盒馬2024年在江蘇徐州、湖南下沉市場的新開店表現看,都不錯。下沉市場年輕用戶比較喜歡。
盒馬鮮生大店的問題是:1、投資大(幾千萬一家店),成本高,商圈受限,下沉還是相對不易,復制速度不是最快的。
在上海線上到家市場,盒馬鮮生雖然先出現,但后出現的叮咚買菜卻比盒馬更快下沉到了上海“城郊外圍”的社區市場。
2、用戶群相對窄。
投資大、成本高、做堂食互動體驗空間、做大海鮮暫養區等,就要賣得更貴,盒馬鮮生大店對毛利率要求高,之前在28%左右。
毛利率要求高,那么,用戶群就會相對更窄。
但盒馬鮮生大店的價值是:把生鮮,及烘焙、熟食等3R品類的標品化供應鏈及運營效率,磨合得越來越成熟了,這為盒馬小業態——盒馬NB社區折扣店的下沉與快速復制鋪了路——盒馬NB因為投資門檻低,且供應鏈標品化經營后可以做加盟,虹吸社會資源來快速復制。
但這又回到上一個問題——盒馬NB到底是不是阿里想要的。
3、高線市場競爭壓力增大。
一方面盒馬鮮生大店要下沉,但另一方面,在盒馬鮮生大店的基本盤——高線市場,盒馬的競爭壓力也在增大。
比如,傳統實體零售商做的“胖東來調改升級店”就展現出了對盒馬鮮生大店的分流效果。2025年,“胖改”店會大面積鋪開。
4、要不要做獨立前置倉業務。
盒馬鮮生大店的“店倉合一”模型——門店既做線下生意,也做線上到家生意。一路走來,很難兼顧線上線下兩端的優勢運營。發展到當下,它的線上訂單量比不過頭部純前置倉,它的線下訂單量又比不過頭部實體零售商。
要強化線上訂單,線下可能就會被犧牲,購物中心等物業出租方肯定也不喜歡盒馬把線下客流往線上導。
要強化線下訂單,阿里又會喜歡嗎?如果盒馬變成了一個純實體零售商,盒馬的估值水平就是實體零售商的估值水平。
這種情況下,盒馬鮮生到底要如何走?
可行的路徑之一是:盒馬鮮生再架構一個獨立的純前置倉網絡,來解決線上訂單落后問題。
不過,這塊也有難度,不僅因為投資大,還因為時機略晚。
在這塊市場,美團的小象超市快要一家獨大了。
美團已經把美團優選、美團快驢等業務的一些優秀人才都集中到小象超市來發力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