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工作的辛苦程度,肯定還是一線快遞員,每天風吹日曬,爬坡上樓,雙11工作量能翻幾倍,大部分還是全年無休。隨著派件量的增大,他們大多數都能在雙11期間增收,實現多勞多得。
“雙11”從未停止過變化:周期延長、直播帶貨興起、優惠力度更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雙11”的歷史也是電商變遷的歷史,在滿足消費者多元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在推動著行業創新與迭代。
億豹網獲悉,雙11期間,幾乎每個小哥每天都要行程上百公里,派送七八百甚至上千個包裹。與之相應的是,小哥每天都要接到數十個電話,有催件的,有換地址的,有讓放驛站的,也有放門口后拒收的。
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出海拓展跨境業務已成近年來各家的共識,當下一邊要面臨著進出口貿易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一邊要把握住海南自由貿易港帶來的機會,順豐、中通、郵政提前布局。
作為電商西行的引領者,拼多多2022年首創中轉集運模式,隨后一方面率先在新疆地區推行免費包郵送貨進村,另一方面則通過兜底中轉集運的二段運費,鼓勵更多商家向西部地區放開供給。
原來驛站還能依靠到店寄賺點利潤,現在各大平臺都在降低運費險補貼,提高技術服務費抽成,導致很多驛站入不敷出,選擇關門大吉。也有一些驛站經營者嘗試切換系統,降低營業成本。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學院院長章正偉表示,從今年開始,明顯感受到低空經濟的熱度不斷升高,各應用領域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但相對于巨大的市場,規模效應還沒有真正起來。
億豹網認為,隨著巨頭的加碼,香港快遞正在迎來新一輪提效。不同于競爭白熱化的內地,無論是末端網點、社區驛站,還是最后一公里派送,應該說香港的快遞市場還充滿著機遇。
當今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中,供應鏈物流已成為全球經濟跳動的脈搏。它不僅維系著企業的生命線,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供應鏈物流領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無獨有偶,記者近日在廣東惠州走訪時也看到,作為菜鳥華南的標桿流向倉之一,惠州跨境園區于“雙11”前正式投入運營,涵蓋品類幾十萬和千萬件跨境商品在這里“整裝待發”。
退運險的初衷是緩解網購過程中因退換貨而產生的運費糾紛,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是電商生態運轉中非常有必要的“增信”環節,在我國電商行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根本沒有現在的這種自動流水線操作,分撥場地小,分揀全靠人工,拿地上的貨必須彎腰。貨全在頭上飛,抬頭快了,隨時被砸!”回憶起剛入行那會,祁琳到現在都心有余悸。
億豹網走訪多地網點發現,其實近兩三年以來,快遞企業5公斤以上的大貨便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說明了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放寬大貨政策,另一方面也給快遞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