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粉絲回憶起了10年前的從業經歷。“2013年時,那時候快遞還都會上門,快遞柜與驛站幾乎沒有,派費普遍在1.5元左右,我們小哥平均每天最多派100個件,一個月的收入也有七八千元,跟現在差不多。”
2024年3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行。新規中,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條款,引起了行業內外的不同聲音。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實施滿一周。就在新規實施當日,某快遞公司基層網點罷工的消息還曾經甚囂塵上,更有快遞員大倒苦水的消息在多個渠道流傳。是不是基層的快遞員真的對新規充滿抵觸?
過年期間,公司考慮到趙師傅年齡大,在春節不打烊期間給予高齡員工人文關懷,讓他放假到初七再復工,回到老家過年,同齡人聽說他在上海繳納社保,在上海辦退休,連退休金也要比他們高很多。
回望2023年,極兔上市,菜鳥推自營快遞,順豐闖關港股,通達加速國際化,行業風波、事件不斷,在這樣一個變動不安的大環境下,京東物流如何走出自身高質量增長節奏?展望2024年,又手握哪些籌碼?
“快遞新規”實行不到三天,快遞員馮齊就萌生出了辭職的想法。“新規生效之前,我們快遞員之間就討論過,其實大多數都不太當回事,總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但這兩天真實行起來,就一個字:累!”
對手穩住陣腳,意味著抖音入局生活服務行業的 “奇襲期” 已結束,需要尋找應對持久戰的策略。浦燕子從商業化部門抽調部分中層充實生活服務部隊、調整陣型,表明她并不滿足于目前的行進速度。
資本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回報,自然會選擇撤資,這也是快遞企業上市必須承受的資金穩定性風險。并且,上市后快遞企業作為公眾企業,需要接受市場公開監督,也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降低入駐門檻可以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有機會進入電商市場,參與到電商生態系統中來。這不僅可以促進商家的創新和發展,提高盈利能力,還可以增加市場的競爭力和活力,推動整個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
一年前,阿里啟動 “1+6+N” 改組,目的在于推動各業務更靈活獨立得面向市場。近一年以來,阿里從最初集團主導的自上而下徹底 “分”,轉向近期各業務集團之間主動雙向、多向流動。
日前,由杭州市快遞行業協會制定的《杭州市快遞行業自律公約》出爐,待協會理事會審議通過后即可實施。盡管公約內容舉措給力,但該公約屬于行業自律行為,并非強制性條款,具體實施效果仍有待觀望。
“這與順豐公司旗下的順豐航空自帶流量有關。”鄂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吳文華介紹,花湖機場不僅是中國首座航空貨運樞紐,而且是中國首座由民營企業全程參與規劃、建設和運營的機場。
“大數據做打底”是提高數字世界精準度,降低和現實物理世界差異的前提和基礎。在順豐數字化過程中,其構建了一套“1+1+n+x”的框架和機制,以確保數據驅動業務的體系化運作。